我带地球去流浪 第五十七章 黑洞星系追读)(1/3)

    万年前的人类虽然成功研制出了,第一代的反物质湮灭能量约束采集装置,但是却暂时没办法投产。

    实在是这片已经破碎的小行星带,不适合建立生产这种设备的大型工厂。

    而这处星系的其余星球,要么充斥着极度高温,整颗星球满是岩浆不适合建立工厂,要么就是巨大的气态行星,同样不适合建立工厂。

    否则这处星系也不会被后来的马里共和国称呼为什么都没有的偏远星系。

    这里既无资源,也无适合殖民的星球,唯一的类地行星又被人类炸了。

    最后人类决定,临时更改目的地,先去隔壁不远五光年之外的一个星系,在那里建立工厂,生产反物质湮灭能量约束采集装置。

    然后再向着下一个目标继续起航。

    正好五光年也不远,很快就到,在路上,还可以把技术细节做一下调整,好好完善一下。

    就这样,万年前的地球人类,炸完了这颗类地行星之后不久,搞定了研究就再次起航了。

    目的地却不是原本定好的目标,而是先去了隔壁五光年之外,然后再按照原定计划起航。

    林旭听着荧惑讲解从资料库中获取的资料,终于了解了万年前的人类,在这里干了什么。

    也庆幸,幸好在这里找到了自律机械聚合体的资料库,没有直接就按照试验场一号星球时得到了人类远航计划上的停靠地点,直接起航,否则就错过人类建立在五光年之外的反物质工厂了。

    同时,根据资料库中显示,人类在小行星带这边并没有遗留什么实验室。

    而且就算是有实验室,里面记载了技术资料,没有具体的工厂设备,想要生产制造反物质湮灭能的约束装置,依旧是做不到的。

    从无到有的建立这种大型工厂,期间会遇到很多实验室中想象不到的问题,都必须在建立工厂的过程中,现场解决。

    而单靠林旭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如此重要的大型工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

    如果有建好的工厂,让他靠着自律机械聚合体去复制,那没问题,但是从无到有的建设,就有点超出林旭的能力范围之外了。

    就好像之前的曲率引擎工厂,有现成的工厂在白星,林旭可以以此为基础,在地球上复制无数个类似的工厂。

    后来的试验场一号星球的纳米机器人,到是不需要重新建立工厂,地球上本就有纳米机器人的生产工厂,只要根据技术资料改造一下就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