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都安排好了!(1/3)

此时在东林书院遗址内,大多数人心里都充满了屈辱、羞怒、愤慨等负面情绪。

唯独一个人例外,那就是邹迪光,他的心里反而感到了窃喜。

作为王老盟主身边仅存的两位亲密助手之一,他的主要意图就是为了拉着眼前这一大帮人,去文坛大会反林泰来。

他相信,不管混的是政治领域还是文艺领域,在反林泰来这一点上,大家还是有合作基础的。

就是邹迪光没想到,他还没挑起文坛大会话题,林泰来就主动来开嘲讽、拉仇恨了。

林泰来是不是完全不懂“人狂必有祸”的道理?是不是完全不知道什么叫收敛?

这直接让在场所有人同仇敌忾,可以说,动员效果比邹迪光亲自劝说还要好。

于是邹迪光在沉闷的气氛中率先开口道:“林泰来如此猖狂,吾辈有必要迅速反击,打击他的气焰!”

看着顾宪成的脸色,沈鲤便对众人强调说:“确实有必要给他一个教训。”

邹迪光趁机说:“近期有非常好的机会,就是这次的文坛大会。”

听到“文坛大会”四个字,顾宪成有些不自信的说:“这能可以么?”

毕竟他一直走的是学术路线,虽然名声大,但在文艺领域不很专业。

邹迪光能在晚年的王老盟主身边当助手,经常帮忙应酬,口才当然不错,对顾宪成劝道:

“即便你之前无意文坛,这次也必须要去参加文坛大会,不然将来迟早殃及自身!

你有没有想过,若让林泰来像弇州公一样操持文柄,主盟文坛,声闻天下,其后果如何?

能不能干扰到你所倚重的清议?会不会与你们清流的公议争夺声量?”

顾宪成喜欢的是政治,可以对文坛的事情不在乎,但如果涉及到舆论霸权,那他就不能不上心了。

前几代文坛盟主确实不在政治中心,或者不怎么参与政治,但是再往前,就是李东阳、杨士奇这种身兼文坛盟主和内阁大学士的人。

而林泰来对政治的兴趣,那也是众所周知的。

想到这里,顾宪成便道:“邹前辈所言极是!文坛这块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就会被林泰来之流占领,至少不能让敌人全占。”

然后又问:“若我等去苏州参加文坛大会,不知胜算几何?”

论起文坛形势分析,肯定还是近些年经常陪伴王老盟主左右的邹迪光最精通。

他非常专业的说:“主要看我们打出什么旗号,如果打出旗号是争夺文坛盟主,那么胜算难料;

但若是打出旗号是反林泰来,那么胜算就无限接近十成,然后可以再相机而动。”

众人听到邹迪光的判断,各自陷入了沉思。

胜率很重要,毕竟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谁也不想千里送人头。

邹迪光继续分析说:“打出争夺文坛盟主旗号,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而反林泰来则可以得到最广泛的拥护。

首先,弇州公内心肯定非常痛恨林泰来,宛如汉献帝看曹操,所以只要反林泰来,必然能获得弇州公的支持。

虽然近些年弇州公声势大落,但文坛盟主的名号终究还在弇州公这里,他的支持就是道统大义。

其次,林泰来以武入道,在文坛树敌太多,而且崛起时间太短,根基不牢。

那些在文坛混了一二十年以上的老人肯定看不惯林泰来这样的人,更别说那些被林泰来抢过风头的人。

更别说诸公在各地都是有分量的人物,难道还拉拢不住人?尤其潜斋(沈鲤)、周庭(公鼐)二公,至少代表整个北方吧?

所以我敢断定,只要率先打出反林泰来的旗号,就一定能快速获得大量的支持!

在这种支持下,暗中里谋求文坛盟主之位,只做不说,才是这次文坛大会的最佳策略!

像林泰来那样张狂无忌,唯恐别人不明自己野心的做法,肯定落了下乘!”

听完邹迪光的专业分析,众人顿时宛如拨云见日,看清了前方道路。

顾宪成心思比较多,还是问道:“那林泰来惯会以力服人,苏州又是在他的主场。

即便人心不服,也有可能遭到他的逼迫,林泰来绝对做得出这种事情。”

林泰来是什么名声,江左尽知,更何况邹迪光在太仓州弇园还亲眼看到过,林泰来怎么带着人胁迫老盟主准备禅位的。

所以邹迪光当然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又解释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