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公差下香山(3/4)

如果是朱标或者朱棣他们,反而会见怪不怪了。因为他们已经听得多了,麻木了,就算张一凡说能变出个大活人,也不会太过吃惊。

对了,还有一个人也免疫了,就是朱镜静。这不,她就在那听着,带着微笑,一点都不吃惊。

张一凡看着他们,又接着说道:“这个通俗文学起点社,我是想长久办下去,并且流传后世。因此,我一直补贴钱是不现实的,所以要让起点社能赚钱,你们好好努力,回头就算我父皇那边没什么结果,莪也会把这个起点社运作好了,给你们一份足以传家的财富。”

他是真这么想的,有罗贯中,还有他在,什么经典作品没有?以后这个通俗文学起点社运作成为股份公司,不就可以了么!

也是这个原因,他就没有把这个起点社定为官办。

张一凡说到这里,转头看向自己的媳妇说道:“以后这个起点社,就由你来管。按照那些官办厂一样来管理,记账。你再招一些嗓子好的女工,归于说唱部,编一些通俗曲子来传唱,宣传我们通俗文学起点社,以及县衙所需要宣传的内容。”

朱镜静听了,顿时眼睛一亮道:......

194公差下香山

“就是你有的时候唱得那种?”

她听张一凡有的时候唱过歌,各种类型的都有,她跟着学,一学就会。如今张一凡这么一说,便便立刻理解了,那便是通俗的曲子,难怪那么通俗易懂容易传唱,和她以前听过得不一样。

张一凡听了,点点头说道:“对,就是那种,回头我教给你,你再交给那些女工。”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施家两位,又接着说道:“男的也要几个。练好了,下个月就可以赚县衙的钱!”

朱镜静:“……”

县衙的钱,还不是夫君说了算。

………………

稍微早些时候,在南京的朱元璋,下旨吏部选官不拘资格。

他说:“朝廷悬爵禄以待天下之士,而资格是为常流而设。若有贤才,岂能拘泥于此。今后庶官若有才能而居于下位的,当不次擢用,不拘资格。”

之所以如此,还是人才太少,让朱元璋都有点急了,不得不明旨宣布,只要是人才的,就不要拘泥于资格啊什么的,赶紧推荐,该重用的,都会重用。

或许也是基于此,朱元璋比原本历史上,提前定下了《洪武正韵》的修改版。

紫禁城文华殿内,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在他身边,则是太子朱标站着。

底下,站着一大群人,为首那个人,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另外还有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宋濂,国子司业乐韶凤,以及王僎、李叔允、朱右、赵埙、朱廉、瞿庄、邹孟达、孙蕡、答禄等。

只听朱元璋看着他们,表情严肃地说道:“香山县那边传来消息,香山县户籍人数已经达十五万之多,另有人口十多万,香山县的人口,已经将近三十万,真是不可思议。朕很......

194公差下香山

期待,等三年约定之期满了之后,又会是何等景象?因此,虽然朕很想调驸马回来,可还是要等三年期满了再说!”

李善长等人听着,不知道皇帝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一开始的时候,李善长发现身后这些人都是编撰最新版本《洪武正韵》的官员,他以为是和《洪武正韵》有关,结果没想到,皇帝一开口竟然是说香山县的事情。

三十万人口的香山县,如果是真的话,确实有点骇人听闻了。

以前京师这边都是不信香山县的传闻,不过自从太子在去年去了一趟之后,算是替香山县背书了一回。可这回,是越加地夸张。

李善长想着这个,不由得心中一动,该不会是皇帝还要派人去核实,所以把他召来了?

不过转念一想,他又觉得不对,因为皇帝的话里,虽然听着有震惊之意,却没有质疑的那种。

心中这么想着,他便不动声色,垂手而立,继续当听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