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静水深流(求月(2/5)

尤其是在罗马人和迦太基人打第二次不辿匿战争的时候,也就是那次着名的汉尼拔战役。

——国际军事史上讲战略,一定会讲这个战例,绕到西班牙,绕过阿尔卑斯山,兵临罗马城下,第二次不匿战争。

罗马人就是靠着他们的元老院制度,执政官制度,保民官制度,全国上下一心,打赢了这场战争。

那真是一套非常好的制度。

可是对不起,你在扩张的过程当中,国势鼎盛的上升期当中,你原来的制度没问题。

而一旦在你的势力规模上扩容到一定的程度,你原来的制度就会出现不适应的问题。

其实这并不是罗马的问题,全世界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小势力突然扩张成大势力,原来的制度就不好使了。

比如,秦国为什么后来变成了秦朝之后,就出现了着名的暴政问题?

我们很多人都说秦毁于暴政,可是为什么在统一六国之前,秦国没有暴政?

商鞅变法留下的那套制度,老百姓很欢乐啊,对吧?

二十等军功制,出去杀人,拿着人头回来领功,请赏等等。

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暴政啊。

可是一旦秦国吞并六国了之后,就有什么孟姜女哭长城啊,什么陈胜吴广起义啊。

这是为什么呢?

有的历史学家是这么分析的,说这就是因为制度扩容问题。

你看,秦国原来它只是一个边陲小国,疆土很小,也就秦陇地区那弹丸之地,所以它有一个制度,叫戍边制度。

简单来说,这个戍边制度就是,一个农夫,你每年都要为国家当一次兵,当三个月兵,到边关打仗,打完仗之后回家耕作。

就这么屁大点的距离,你就是用双腿去走,从这边走到那边,也用不了几天时间。

那你到边关的时候你就得有日子,如果按日子不到,我杀你。

这个制度是可行的。

可是你想,当秦国变成一个全国性的大帝国的时候,再用这套戍边制度的时候,会不会有问题?

当然了。

比如说陈胜、吴广,他俩是阳城人,就是后世的河南登封,秦朝朝廷要派他们到哪去戍边呢?派他们到渔阳,也就是后世北京的北边昌平这一带去戍边。

那时候别说高铁了,就连个驴车都没有,这么远的距离,全都得靠双腿走过去。

这得走多长时间?

问题是,这么长的路,还赶上雨季。

这半道上当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了。

结果,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小湖泊变成了一大片沼泽地,路断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