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祖大寿的心思(2/5)

祖大寿也松了口气,肯放他离开,至少不会那么压抑了。

郭大靖与自己平级,但年龄上有差距,至少能有点尊重吧?带几个子侄,在郭大靖那里好好表现,也是给他们重新进入军中的机会。

“大靖和建虏仇深似海,对汉奸也恨之入骨,但对同僚还是特别好的。”毛文龙缓缓说道:“现在各协的军官,资历都比他老,可也都服膺他。”

祖大寿点着头,没有插嘴,认真地倾听着。

毛文龙继续说道:“他不仅仅是打仗厉害,还极有经营之道。东江镇最艰难的时候,不是他苦心筹措,就没有现在的蒸蒸日上。”

“对于郭帅的本事,祖某早有耳闻。”祖大寿谦逊地说道:“此次见面,正好多多请教。”

毛文龙微微一笑,说道:“请教嘛,确实能这么说。要论眼光之开阔,连本帅都自愧不如。也正因为如此,本帅相信他能带领东江镇走上巅峰。”

“创业难,守业更难啊!”

毛文龙伸开手臂,端详着皮手套上的纹路,沉声道:“平辽已经是指日可待,可偌大的辽东,如何能让数十万军民安居乐业,享受太平,却不是容易的事情。”

祖大寿颌首赞同,说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地盘越大,人口越多,就越难以治理。看国内的民乱四起,便能知晓一二。”

“大灾害正由西向东席卷,先是陕西,如今又蔓延至山西,再往后就是河南、直隶。”毛文龙沉吟着说道:“辽东也不能幸免,而崇祯元年,就闹过大饥荒。”

祖大寿说道:“此事祖某知道,建虏也因此而绕道入关,想用劫掠缓解饥荒。不成想,毛帅与郭帅已经料敌于先,于遵化大胜建虏。”

毛文龙笑了笑,说道:“何止是建虏,东江镇的地盘也受灾了。好在,有兴修的水利,还有耐旱耐寒的作物,再加上从外购粮,才熬过了困难时期。”

“祖某也很奇怪,不知道东江镇从哪里搞来的新奇作物?”祖大寿有些疑惑地问道:“听说那个土豆,每亩上千斤的产量,都是令人难以置信。”

“要不是有土豆,东江镇不知要饿死多少人。”毛文龙甚是感慨地说道:“还有玉米和黑麦,都是大靖通过海商从海外搞来的。”

“郭帅的思路和眼光,着实令人叹服。”祖大寿脸上露出钦佩之色,说道:“土豆之奇物,可解救万民,朝廷尚不知道吧?”

“本帅已经上奏朝廷,可惜——”毛文龙摇了摇头,说道:“一年多的时间,朝廷也不见动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