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样锦_第91章(1/4)

又指着三郎一篇文章逐字逐句地为他讲解一回,又道:“同样的一篇文章,意思也相差无几,但这样写了,钱县令便会喜欢。”

三弟便如醍醐灌顶般地“喔”了一声,“学里的先生却从来不讲这些。”

“那是他们也不知道,”玉瀚便又告诉他,“如果今年你能过了县试,便用心将朱子的文章用心多读几遍,新来的奚知府敬仰朱子,所以出题也离不了太多。而且他最不喜浮夸之语,所以文章务必平实、质朴,方能入他的眼。”

说着又如方才一般,拿着那文章向他一一剖析,“比如你这一句,便未必能合知府的心意,总要这样说才好……”

指点了半晌,又为他出了几个题目,让他在近日做出来,“送过来我帮你改,你再用心琢磨,今年便按我说的法子试一试,想法子谋个正经出身,为家里人挣得些荣耀,也不狂岳父岳母带着全家人供你读书这么多年。”

杜三郎便连连点头,岂止是他,杜家人哪一个不如是想呢。

三弟妹又问:“若是中了秀才,参加乡试应该如何呢?”

汤玉瀚摇摇头,“乡试的主考官是由皇上钦点学政,再派往各地,权柄极大,又极清贵。每年文官们为了争得学政的位子都要想尽法子,是以总要等到考前几个月才能知道某处的学政为哪一位。况且这些学政本就是要员,身边的幕僚也多,出题取士极难猜测。而且从秀才到举人,十分不易,远非考中秀才可比。”

大家便都笑道:“如果今年能中秀才就很好了,起码家里的所有税都可以免了,出门穿着绸也理直气壮了。”

三弟似乎也多了许多信心,便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就最近就按照姐夫指点的路子准备几篇文章。”说着便坐不住了,急忙回了西屋的书房看书写文章去了。

杜老娘便急道了一声,“阿弥佗佛!这次保佑三郎一定得中吧!”

大家就都笑道:“一定中的。”

杜老爹喝了酒,又听大家的话甚是开心,便又将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道了出来,“前朝的时候,我们杜家也是富贵人家,最盛时一门三兄弟榜中了举呢,那时候家里的女孩们也都读书识字,还要学弹琴画画。”

大家便又笑,“你老人家又念叨起这些老黄历了,只在自家面前说说就罢了,没的让女婿们笑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