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真是太傻了(3/5)

说是李学武在办公室的保险柜里存放了许多文件,都是对各个项目的计划书,包括眼前这一本联合企业项目计划书。

还说当初联合企业立项时,李学武带着于德才跳过筹备办公室,准备一份比较完整的计划。

但因为项目换人,由她接手,李学武随同李怀德撤出项目组,也把这份还未露面的计划书带走了。

翻开计划书,里面的书页也是崭新的,但里面的文字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看计划书的厚度就知道了。

果然,只有等他真正掌握联合项目的时候才会拿出来啊!

那个传言是真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李学武在做其他项目,或者说做其他工作安排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充分的计划?

轧钢厂的不少人是不是都在他的计划内?

计划,这是说好听的,不好听的呢?

算计?

收到项目计划书的众人心中都在这么想,可能李学武交给办公室印刷的时候只把原来的标题换掉了而已。

他们互相对着眼神,都从彼此的目光中看出了惊讶和可怕的含义。

最后确定这一猜测的理由就是:李怀德没有翻看项目计划书!

为什么?

因为这个项目当初就是李学武和李怀德去边疆回来的时候搞的。

即便是李学武动的笔,可李怀德一定是看过了的,所以他才没翻看。

嘶~~~

这就是保卫处之虎嘛~~~~!

“所以!”

李学武在众人都收到计划书以后,这才继续介绍道:“联合企业只有一套管理班子,级别定为处级,其他各联合组建的工厂只设车间级管理”。

“这……”

徐斯年的脑子“轰”的一下子要爆炸了似的,他猛地抬起头看向李学武,眼睛瞪的大大的。

当初……给联合企业定的级别好像是副厂啊……可为什么这份计划书里明确的写着是正处,而且组织机构这么的严密,一看就不是临时修改的。

那就意味着,当初李学武和李怀德提议的原稿就是正处级单位,在会议上出现了厂长更换项目负责人才骤然变成了设定副厂级?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副厂级实际上就是……李怀德和李学武扔出来让他们抢的肉骨头?

嘶~~~

这特么……

其他人或多或少的都有感觉,听见处级总管理的时候觉得哪里不对。

可是,徐斯年挂着联合企业筹备小组办公室的主任,他对四月份筹备联合企业时候的每一步都记得很清楚。

是了!

是当初李怀德和李学武见项目保不住,又不甘心让给厂长,直接埋了地雷。

结果是什么?

就是景玉农坐在这里听着李学武安排工作。

这一步步都是李怀德和李学武早就设计好了的,或者说无奈转变计划推动景玉农同杨厂长离心离德的。

发现李学武看过来的眼神,徐斯年冷静了一下,重新低下头看文件。

以前的事还提它干什么,景玉农坐在这了,他又何尝不是坐在这里听安排,成王败寇,知道了又怎么样!

是的,知道了又怎么样,你看景副厂长,这会儿就一副没看出来的样子,认真地听着李学武的讲话。

“一套处级管理班子,不设任何后勤和保障服务部门,这些都依靠轧钢厂来提供”

李学武强调道:“联合企业重新起步,要让他们轻装上阵,不要带着包袱,要带着李主任的期望,不要带着压力,要带着轧钢厂的希望”。

于德才偷偷抬起头看了一眼李主任的表情。

嗯,矜持着,却又带着一点微笑。

好,记下了!

(不要带着……要带着李主任……不要带着……要带着李主任……)

他记下李处长的金句,回去要好好学习和揣摩,觉得这个比记下的那些工作内容都重要。

“联合企业不舍分厂制,一个车间一个负责人,统一对联合企业管理处负责”

“造什么、产什么、人员怎么调整、材料怎么分配等等,一切都由管理处分配”

李学武看向众人说道:“同玻璃厂搞合作,产品主要以生产罐头瓶、汽车玻璃、内饰玻璃、饮料瓶、酒瓶,以及正在筹建鍕工厂需要的望远镜为主”。

“食品厂又需要包装,所以可以同其他联合单位筹建包装厂,生产金属罐头盖、金属罐头盒,以及其他包装等”。

“而在同玻璃厂谈合作的时候,还可以联合其他工厂一起搞汽车配件生产车间”

“包括化工厂合作搞海绵,汽车座椅、车内装饰、隔音防静电产品”。

“纺织厂搞被服生产、羊毛线料、车内软布等布料商品”

“皮革厂搞汽车座椅、汽车装饰、皮衣、皮鞋等等产品”

“京城电视机厂,搞汽车仪表、车载收音机、电控系统”

……

李学武在讲完联合企业利用汽车配件厂重新展开工作的运用模式后,再次强调道:“联合企业和生产基地的人员绝对不是固定的”。

“生产车间只需要十个人,那就用十个人,一个人都不能多”

“生产车间需要一千个人,那就用一千个人,一个人都不能少!”

“咱们不怕发不起工资!”

……

贸易工作会开了一个半小时,除了确定了联合企业的建设项目计划,还商定了一些列的生产产品计划。

比如入冬后急需的供暖设备,轧钢厂的暖气片是自己搞的,外面只有大单位,或者重要的场所才有,一般人家可没有这个。

但并不是买不起,而是没有卖的。

现在多数家庭都采用火炉子、火炕的方式过冬,但也都知暖气片的好。

这只是轧钢厂利用自己的工业优势开展一些工业生产的试探。

东西虽然很普通,也就是民生物品,但简单的东西赚到大名声,大成绩的案例屡见不鲜。

李学武只搞了一个地震以及其他危险的防范演习制度,就能拿一块奖章,羡慕死他们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