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终战(2/2)

“我不是为了这些才将你们从洋人的枪口下救下来的。”

言毕,梁耀便离开了。

英法联军久攻通州城不下,经过两个月的消耗,英法联军的弹药库存也日渐见底。

额尔金和葛罗找到梁耀,希望梁耀能够出面调停。

梁耀求之不得,假惺惺地推脱了一番后勉为其难地答应出面调停。

梁耀拉了几车药品来到了通州城内。

此时通州城内的清军一样是人困马乏,不过暂时没有出现粮草短缺的现象。

通州城内的守军成分比较复杂,有粤勇,有绿营,也有蒙古马队和索伦兵。

这些索伦兵和梁耀在天津的那些俘虏一样,大多是一些十三四岁,稚气未脱的童子兵。

“英法两国有意和谈,你帮我搭个线,让我到京师城见见恭亲王。”

找到梁绍琼,梁耀径直说明了来意,见梁绍琼手臂上缠着绷带,关切地问道。

“叔,你这手臂上的伤?”

“不小心中了颗流弹,小伤不碍事。”梁绍琼活动了一番胳膊说道。

“还是小心些好,你若是出了差池,梁家的这杆大旗可没有人能接着扛。”梁耀说道。

“恭亲王那边,我自会帮你牵线搭桥,我也想早日停战,从江南带来的弹药也快消耗得差不多了。再打下去,我也没有把握。”梁绍琼环顾四周,见四下无人,压低声音对梁耀说道。

“朝廷那边,也出大事了。”

“大事?”

梁耀皱眉略一思索,心想不会是咸丰死了吧?

清廷内部出了大事,除了咸丰病亡,皇位更迭,权力交接,梁耀也想不到还有什么其它的大事。

“皇上驾崩了。”梁绍琼轻声说道,随后将这些天清廷内部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梁耀。

原来咸丰皇帝到承德避暑山庄不久便卧病不起,最后抑郁而终,死因尚未可知。

咸丰临死前遗诏三名御前大臣和五名军机大臣(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命其辅弼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是为顾命八大臣。

“这顾命大臣没有你和潘仕成就算了,连恭亲王奕也不在其中?”梁耀在梁绍琼的书房览阅了潘仕成送来的秘信后说道。

“这两封书信,一封是肃顺送来的,一封是奕送来的。”梁绍琼又从一个旮沓角抽出两封密信。

梁耀拆开阅读了起来,原来是奕、肃顺同时向梁绍琼抛来橄榄枝,拉拢梁绍琼。

“你手上掌着精兵,朝廷还指着你平定洪杨之乱和捻军,日后无论是奕得势还是肃顺得势,只要太平天国和捻军未平,他们都得用你。你是怎么想的?”梁耀问道。

“肃顺重用了不少汉臣,对汉臣也不错,但其为人专横跋扈,锋芒太盛,不知收敛。潘仕成说他在承德独断专权,惊吓到了新君,两宫太后亦是对其不满,只是摄于顾命八大臣的权势敢怒不敢言。”梁绍琼眉头紧锁。

“比之肃顺,在这方面奕确实做得更好,为人处事更加沉稳,宠辱不惊。

肃顺和奕各有优劣,肃顺本就是权臣重臣,现在又有咸丰的遗命,论权眼下无出其右者。

奕则是以身份之贵显于朝堂,虽然暂时失势,被排除于权力中心之外,但不见得将来没有机会重回权力中心。”梁耀说道。

咸丰五年(1855年),咸丰以“于一切礼仪,多有疏略之处”,解除了奕的全部职务。奕从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机领袖,一夜之间沦为仅剩亲王封号的空架子。

咸丰这次又将奕排除在顾命大臣的名单之外,这对孤零零留在京师城独自面对外敌的奕是个很大的打击。

“对庙堂上的事情我也是两眼抓瞎,不过权衡利弊,我还是觉得站在奕这边更好。”梁绍琼分析道。

“我是奕一手提拔上来的,奕怎么说也有恩于我。再者,肃顺已经有曾胡等汉臣为臂膀,现在只是事态紧急,不得不拉拢我,等这事一过去,我在肃顺心里的分量恐怕就没那么重了。”

“是这个理,肃顺现在正得势,你现在站肃顺一边是锦上添花,但你站在奕这边可是雪中送炭。”梁耀也更倾向于支持奕。

“我现在就安排你见恭亲王。”梁绍琼说道。

“好。”梁耀点点头,随即问道。

“对了,你可认识克库迪?”

“这名字倒是有点耳熟,不过一时想不起来。”

“一个索伦佐领。”

“哦,是他啊,这人是打起仗来不要命的主,在打高资镇的时候,多隆阿把这小子安插在我身边当眼线,还向我借了20两银子,故而还有点印象。你是怎么知道他的?”

“说来话长,让你的人带我去京师吧。”

清廷骤生变故,战局陷入僵持,在梁耀的居中调停下,最终由奕、梁绍琼代表清政府和英国特使额尔金,法国特使葛罗,美利坚国特使梁耀进行谈判。

经过数轮磋商,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清朝方面允许英法美三国公使进驻京师,但随行人员不得超过10人,且不许携带武装进京。

清方也将往伦敦、巴黎、华盛顿派驻驻外使节纳入议程。

赔偿军费减半,清方赔偿英方军费400万两库平银,赔偿法方军费150万两库平银。

英法美三国居民可持合法手续在开埠口岸自由居住经商,但开埠口岸不设租界。

清方为英法美三国商船开放珠江、长江通航权。

清方收回关税自主权。

允许清国居民前往美利坚国自由居住谋生。

港岛暂时租给美利坚国使用,租期为99年。

舟山暂时租界给英法两国共同使用,租期为99年,如何分配英法两国自行商议。

最后,清国与英、法、美三国于1858年10月在京师城正式签约,是为《京师条约》。

英法两国特使对能够在京师城签订条约感到满意。

这纸条约虽然依旧是不公平,但已经比此前的《天津条约》好太多太多。

条约签订之后,清国与英法两国互相交还俘虏。

清方将战争中所获之战俘及港岛俘获之英国商民交还英法两国。

英法两国也将叶名琛、何桂清及所俘之绿营兵交还给清国。

英法联军撤军后。

清方正式决定和美利坚国合办船政。

不过清方并未采纳梁耀的建议,将兴办船政的地点定在广东。而是任命沈葆桢为船政大臣,决定在福州兴办船政。

此外,满清高层还对地方大员进行了人事调整。

原两广总督叶名琛,两江总督何桂清被赐死。

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特恩被解职。

由梁绍琼担任两江总督,潘仕成担任江苏巡抚,负责督剿洪杨乱匪。

至于广东地方大员的空缺,满清高层玩弄了一把政治手腕,让湘军系的胡林翼担任两广总督,郭嵩焘担任广东巡抚。

加快了进度,下一章就回美国

app2;

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