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杨兰访谈录(3/4)
方沂打断道:「这个「我们」是宁昊?」
「听出来了,这就是他。你知道宁昊导演怎么说你吗?」
「正听着呢。」
「宁昊说你有创作者的直觉,但是不纯靠直觉。他认为你有理工科的精密感,这两种特质一般认为是截然相反的,你怎么看待?」
方沂大概明白宁昊的意思了。
当时他和宁昊,还有一个卢川,三人都作为青年导演代表,给上峰提过意见。只有方沂提的「扶持中小成本片」意见被采纳了,因为他提供了低成本可实施的具体方案。
上峰捡现成的,用就得了。
这么说有点绕,打个比方吧。
文艺工作者常常会陷入到自我感动的空洞大命题中不可自拔,对现实可行性无感,于是搞出一堆惊天巨扑烂作,并自我感觉良好。如京城奥运会的开幕式导演选拔,陈恺戈上去说了一个小时,领导们听不懂他讲什么,陈恺戈于是抑扬顿挫开始背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首轮即淘汰。
导演李鞍提供了一套方案,将开幕式建设为大型的沉浸式电影院,但是进入到第二轮时,李鞍这个方案被认为行不通,「可能技术上无法实现」,而他没有准备好第二套方案,因此也领了盒饭。
张一谋提供了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
领导问方案四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