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烟花(2/5)

不过对此其实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之前他跟某家电影公司的老板吃饭,说起江浙某财团第二代掌舵人、华宜某股东年轻时候的往事,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富二代,十七八岁时候和别的富二代没什么两样,爱飙车、爱美女,飙车飙的小命都快没了,老父亲不放心,把他送到了新加坡上大学。

学了半年左右,辍学回国。

听到这件事时,徐容问出了一个难以理解的关键:“上了半年就辍学,那不是连毕业证也没拿到吗?”

而对方同样奇怪地看着他:“要毕业证干什么?”

对于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出身的人,大学文凭是生活的工具,但是对于一些人而言,这些证书的价值和废纸基本是等同的。

因为他们终其一生都用不到这些东西。

因此对于孩子以后能不能上清北,他其实并不在意,更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孩子学习不好的锅,他可不能那么早就给背上。

他问小张同学的问题并非无缘无故。

今天下午和靳芳芳聊天时,他就意识到一个现象,靳芳芳对于他的认知,和他自身对于自己的认知有点不一样。

至于靳芳芳的提议,他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雏形。

根本没必要去费劲做单独的奖项。

吃力不讨好不说,还得罪老大一票人。

不说别的,三大奖的主办方就不乐意“三大奖”沦为二流奖项。

最初,他设想的是通过培养一批业务精湛的演员引导行业的风气,但靳芳芳既不认同他的想法,也认为方法过于保守。

他和靳芳芳的思维的不同,折射出的他和其他人对他自身的认知出现的偏差。

对自身的认知不够准确,是表演当中最大的陷阱之一,和怀疑自身对表演的影响、冲击大致相当。

行业内很多中老年女演员喜欢演少女之类的角色,她们难道不知道她们不适合吗?

她们真的不知道!

她们忌讳别人谈论她们的年龄,忌讳别人“阿姨”、“奶奶”称呼她们,在她们的内心当中,她们总以为自己还是那个十七八岁的少女,青春活泼、呆萌乖巧。

因此遇到十七八岁的角色,接起来也会毫不犹豫,演的也乐在其中,就是看的观众恶心。

这就是演员对自身的认知偏差的负面影响。

一个对自身认知不够准确的演员,除非角色吻合,不然很容易给观众一种极为刺眼的违和感。

并非她不能接年轻的角色,而是要找到合理的途径弥补两者之间的差距。

至于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他曾在笔记中进行过论述,也时常自我提醒。

而和靳芳芳的聊天,让他再次审视自身,靳芳芳对他的印象,只是她个人的看法,他需要征求每一个熟悉自己的人的意见。

关乎自己职业生涯的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