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混乱(3/4)

一行有一行的门道,海报不大,但是内容和信息量却是一点也不小。

比如创作人员的排名,人艺的规矩,向来都是编剧在前、导演在后。

一来人艺的编剧名气向来大的离谱,鲁郭茅巴老曹当中,只鲁迅先生因客观原因未曾约稿,而是直接改编的他的文章,至于老、曹两位,都是自家人,剧本也是定制文。

二来话剧好不好看,剧本占了决定因素。

而演员的名字排起来更有讲究,谁“坐着”、谁“站着”、谁“打横儿”,都有一定的成规。

坐着,就是在海报的中间位置,把名字的三个字呈三角形排列,如果是两个字,就竖直排列,能在海报上“坐着”的演员,一般都是院里的头牌名角,或者在整个艺术界的大师级人物,如人艺如今依然健在的郑融、蓝田野老先生。

站着,就是在坐着的演员旁边或者下边竖着写下来,取一旁侍立之意,虽说是站着,但是能在海报上出现名字的,都是角儿,如院里的二流演员吴钢等人。

打横儿,又是另外一种,就是把名字横着写,有的是为了排版需要把院里名气最大的演员名字横着写,有的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在本行业具有极高的地位,再有就是外请的名家,比如若是邀请焦愰来客串演出,而又戏份不多,让他坐着,不太够,让他站着,又不太合适,干脆就打横儿放。

小张同学的意思,显然是“打横儿”,也就是位列剧目的名字之下或者旁边,而在编剧、导演之上。

人艺的这份待遇,就是找遍国内的演员,也没几个能够享受。

进了剧场的门,徐容就不由地皱了皱眉头。

他感觉自己进的不是剧院,而是电影院,观众席已经坐了不少人,大概春节期间,学生还未开学,今天来看戏的观众大多很年轻,有的瞧着还未成年。

说笑的、吃东西的,不一而同。

剧院的氛围和戏园子、电影院最不同的一点,就是安静。

毕竟是花了几百上千买的票,要是因为吃东西、聊天,错过了精彩的片段,那可就可惜了了。

老人还是第一次看话剧,坐下之后,老人看向小张同学:“晓斐,这看一场,几块钱呢?”

小张同学张嘴就来:“六...”

徐容忙打断了她,道:“六块。”

老人想了想,轻轻摇了摇头,道:“有点贵,庙会听戏都不要钱的。”

小张同学偷偷瞧了徐容一眼,干笑了声。

徐容顺手的把话接了,道:“人家一演俩钟头,也得让人买两瓶水润润嗓子不是。”

今天演出的《雷雨》,由杨力新和恭丽君领衔,从对剧本的阐述上而言,算是院里的第三版。

刚坐下没大会儿,濮存晰不知道什么时候摸了过来,一屁股坐到了他旁边,道:“来啦?”

“你怎么也来了?”

濮存晰笑着道:“我听说你要过来看,就让人把旁边的座留下了。”

此时,濮存晰才注意到徐容和小张同学之间的老人,忙道:“这位叔是?”

老人瞧着濮存晰,不由微微惊讶,因为他电视的时候,老看见他。

徐容介绍道:“这是我爷爷,过完年刚从老家过来的。”

濮存晰忙起了身,道:“徐叔您好。”

“嗯,你好你好。”老人极稀罕地看着濮存晰,本想跟真人说道两句,可是注意到前方的幕布拉动,又忙住了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