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祖父之死(2/2)

盛乾忙道:“殿下,是老臣让他去的,他此前和周敛有过浅薄的交情,比较了解周敛的性子,本是想让他截住周敛为殿下尽绵薄之力,谁知道周敛这个混小子忒狡猾,是臣考虑不周,请殿下责罚!”

盛柏昕看着自家大哥,用眼神问:我怎么不知道三弟也去了?

盛柏昀瞪了他一眼,走到李谦面前,双手相叠,埋着头,附和自己父亲,“殿下,我们家三哥儿年纪小心气高,此前春闱又落了榜,本想立功证明自己,父亲与我也是想着能多一个人辅助殿下才同意了的,请殿下责罚!”

太子看了他们二人一眼,冷哼一声,“小孩不知天高地厚,再过两年吧。”

“谢殿下,臣一定让他好好读书,报效殿下!”

一出殿内,盛柏昕就问:“父亲,大哥,昭儿那天怎么会去周府?”

盛乾骂道,然后看了看四周,“闭嘴,有什么回家说!”

“你啊你,跟三哥儿一样蠢!这么点事都瞧不透,回家!”盛柏昀一脸凝重,十分不快,这点小事也能传到大皇子耳朵里,看来他也没那么信盛家,还往盛家安了自己的人,那日他盘问了后门几个小厮,口径一致,都说小公子进院里查看了好一会才出来,想也知道,周敛是盛柏昭去通风报信故意放出去的。

这事要是捅到大皇子耳朵里……到时什么岳丈、母家哥哥,一旦无用的,便会被落个跟周家一样的下场……

盛柏昀叹了一口气,他这个妹夫啊,比毒蛇还毒,心比玄铁还硬。

盛乾一回到家就把盛柏昭打了一顿,还关进了祠堂罚抄一百遍家规,就是如此也消不了气,晚饭都没用。

盛柏昀派了一队人马带着周敛的画像已经出发,他下了死令:其他不管,只要周敛,不论生死,一千两黄金。

陈家十几口以寻祖归根为由出发去断城,但出了沧州,过了风岐,陈老爷子身子就不行了。

丧女之痛,加上日夜跋涉,马车颠簸,吃不好睡不好,因为一行人太过扎眼,又说的外地口音,客栈都不敢找,只能寻个偏僻地将就休息,夜里马车里也挤得发慌,老人家发了烧,咳嗽个不停,嗓子也哑了。

马车停在山道上,陈元敬和老爷子商量,“父亲,走不得了,您这身子……”

“走不得也要走!”

周敛道:“外公,我们在风岐找个地住几日修养再走,您再不能辛劳了。”

“咳咳,住什么?你停得,那大皇子会让我们停吗?”

刘氏扶着公公,哭道:“父亲,咱们连续奔波了好几日,就是家里承哥儿的孩子小五、还有诺姐儿都受不住了,莫说父亲,你是咱们家里的主心骨,我们怎能眼睁睁瞧着你病着还让你们赶路呢?”

陈老爷子问:“敬儿,你可知道为父为何要全家牵去断城匪关?”

陈元敬答,“断城南靠南兴河、安州、北近岩石城,且南兴河由南往北横渡将临安与其他几城切开,不仅临安城的追踪麻烦,漕运、粮米的生意也最好走,而断城匪关是和胡人的交界处,匪关一向鱼龙混杂,时常又战乱,但贸易往来也是最多的,因此,我们去那儿,隐姓埋名也无人在意,大皇子派的人也难以查到我们藏身之处,儿子明白父亲的苦心,咱们家世代经商,靠的就是嘴皮子和耐得苦,即便离了舒适的家,亦能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父亲,儿子从来就不在意这些,儿子只愿父亲安康,妹妹安康,一家都好好的!”

陈承也哭道:“祖父,我们不是怕累,我和娘子还有小五都能挨得住,我们是担心您呐!”

一大把年纪了,谁还愿背井离乡,陈老爷子是知道他要是不走,愚孝的儿子就不会走,到时候一家人都走不了……

陈老爷子坚持,“敛哥儿,赶路,立即赶路!”

周敛看着舅舅,等舅舅拿主意,周元敬不肯,“儿子就是死,也不愿看父亲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