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高僧扫塔(2/4)

慧贤法师不愧是西域卧佛承远大师的关门弟子,面对世人的发问来者不拒,甚至有人还提到了和《地藏王菩萨本愿经》之外的偏门经书,引得众人哑然,就听慧贤法师笑道:“恳请这位施主读与我听。”

那人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问道:“法师素有不怒金刚的称号,又是第一高僧承远大师的关门弟子,怎么,难不成贤惠大师不曾读过这本偏门经书吗?”

“世间经书,不说有一万本,也有千百本,若是每一本都读过,贫僧这一生恐怕都要跟经书打交道了,又何来时间和诸位探讨佛法其中的玄妙呢?更何况,贫僧生而不识字,只是被师父看中,佛性可能比众位师兄略胜一筹,得了个关门弟子的称号,实属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更何况,我师父从来没说过自己是第几,管他第几,只要不辱没了佛法,那就是我佛慈悲。”慧贤法师低头念了个佛号,准备对那本偏的不能再偏,就连自家佛寺都不曾收录过的经书洗耳恭听。

然而就当慧贤说完此番话,台下众人便开始议论起来,这么大的一个法师,这么出名的一个高僧,竟然不识字,这还如何弘扬佛法,又怎能诵读经书呐?传扬出去未免有些令人贻笑大方了吧,就在众人议论的同时,刘昌路也面带不可思议的模样,惊愕地看着慧贤,台下,唯有那个抱盆吃瓜的年轻人对此不加理睬,依旧低头大快朵颐。

慧贤法师微微一笑,随后便对众人道:“我佛世尊曾说过,佛法如同天上朗月,佛经如同我佛手指,我佛用手指月,目的是为了让众人看我所指的月亮,而非盯在我的手指之上,同样,若是拘泥于佛经上的只言片语,就此忘了佛法无边,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实属不应该啊。”

此言一出,满座尽皆安静,不知过了多久,台下忽然掌声雷动,无论男女老幼纷纷对慧贤法师充满了钦佩,待等掌声落定,刚刚发问的那人开始讲述自己所获得的那本小众佛经,慧贤法师听完便一一解答给在场的所有人听,不知不觉,日头偏西,临到最后,他讲了一个故事说与众人听。

“我有一个师兄,修习佛法心境纯澈,距离得道成佛仅差一步一摇,我师父承远大师曾对我等一众比丘尼说要以一首偈子作为试炼,以此来看看众人的禅心到底修到了何等地步,师兄在众家弟子当中位列魁首地位,当即便在师父的禅门前写下四句偈子,上写道: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所有僧众看完之后尽皆赞叹不已,就连师父也说他佛性很高,亲自诵读与众位僧人听,然而在场的唯有我一人不发一言,师父察觉到了我的异样,便来问我师兄写的好不好,贫僧如实相告,说道:‘师兄所言说的极是,可总有那么一点东西让弟子觉得有点差池,听罢师兄的偈子,我觉得可以修改一番。’师兄在一旁站立,一言不发,倒是有其他僧人对我产生了戏弄之心。”

慧贤法师抬头看了看菩提道场的众位百姓、居士以及其他寺庙的僧人,缓缓低下头继续说道:“之所以他们对我有所不屑,原因嘛,大概也是因为贫僧不识字吧,贫僧所会的经文都是师父师兄师弟们口述给我听的,说也奇怪,贫僧一听就会,会了便能传唱,然而就对这篇偈子,贫僧是这样修改的:心是菩提树,身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紧接着,贫僧又言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僧听罢,突然又对贫僧夸赞起来,师兄依旧一言不发,师父却连连赞叹,收我为衣钵传承,师兄还是师兄。”

“想来,师兄的佛性要比贫僧高出许多,面对外人质疑而不为所动,面对有人挑衅而充耳不闻,不卑不亢,不骄不馁,如佛前一盏明灯,永不熄灭,照亮我佛弟子前行之路,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参透此大道者,舍我师兄其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