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建造(2/3)

大柳村距离县城有百十里地,驴车走得慢,到县城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

程橘和程槐两兄弟一开始还担心,但是在县城的官道上看见那早就等着的马车,以及旁边跟车夫聊天说话的本县差役,多少放了些心。

马车里的空间很大,中间的固定在车厢上的小茶几上还有茶水点心,后面是一个铺着玉簟的凉榻。

别的不说,只看这布置,就知道王府真心请他们爹去坐馆的,再次跟老爹说了声到地方写封信来,程橘程槐就要回去。

“等会儿,”程英叫住两个儿子,把马车里的点心都倒在一个包袱里,让他们带回去。

程老大、程老二一时间都不敢接。

程英直接塞到老大怀里,才对旁边面无异色的车夫道:“走吧,别误了你们的差事。”

程橘程槐站在路边,看着马车渐渐驶得远了,程橘担心道:“二弟,你说咱爹这性子,到王府能不得罪王爷?”

程槐也担心,说道:“可这不能不去,王府咋想起来请咱爹,当年爹可是连乡试都没过。”

按说一个秀才总比普通人好生活,可是他们爹是那种脾气又臭说话又直的人,一开始在村里试着开了个馆,收几个顽童,多得挣不了,一家人的吃喝总是能出来。

但爹什么话都说,看了村里的孩子,头快摇断了,只有一句话,这些小孩的资质不用他教,别村的童生教教认字就行了。

为此还得罪不少村里人,后来村人见这老头连他亲孙子也不教,才都说这老汉是读书读拧巴了,不再跟他计较。

这边,贾和和车夫赶车赶了一天多,第二天傍晚才到最近的码头,坐上去京城的船,三天后顺利抵京。

“这是京城?”

站在高大的城门前,脚下踏着平整宽阔的水泥路,程英有些不敢相信,进了城没多久,就见一家银楼围着些木架子,三四个人正站在架子上贴一种带着特别纹路的砖片子。

这更把程英惊讶得不行,忍不住跑过去,拉住一个人问道:“这贴的是什么啊?跟陶瓷似的?”

“这叫瓷砖,”被拉住的那人说道,“城外的官窑造的,两文钱一块儿呢。不过光有钱也不一定能卖到,得有门路。”

程英恍然地点点头,看到前面的店铺,都安装着透亮的大玻璃窗,更有种走错地方的感觉。

这是京城?是十年前他和一众好友来过的那个,乞丐在城外扎堆,富人在城内一掷千金的京城?

爬上马车,程英问车夫:“老弟,怎么这一路都没见到乞丐?”

车夫笑道:“您有年头没来京城了吧?早几年,一部分乞丐当兵去了,这一年来,凡是有手有脚的,都能找着活儿,饿不着了,还当什么乞丐。这一路上走过来,那么些水泥厂呢,天天招人。”

程英慢慢地点下头,水泥他听说过,没见过,他们那儿的县城中,富贵人家都用水泥砌了房子,只是没想到这东西在京城这么普遍。

“玻璃也是咱大周自己造的?”

“是啊,”车夫在外面赶着车,大声道:“那种玻璃罐子,带盖儿的,五文钱就能卖两个,前边就有个摊儿,您要不要去看一眼?”

程英答应一句,车子在路边停下,不多久,他就抱着两个玻璃罐子走回来。

车夫重新赶上车:“以后您有空了可以出来逛逛,在菜市上还有卖罐头的,尤其是山楂罐头,酸甜软糯,别提多好吃了。”

程英一手抱着玻璃罐,一手掀着车窗帘,看着安居乐业的京城,心内颇有种山中才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

他们的车子没有直接去王府,而是先到了赤阳司,让程英收拾歇息一番,等着王爷的召见。

---

傍晚的天边氤氲着一片如山峦起伏的红霞,游蕊披着红霞回到王府,觉得今天不是那么热,便让小黑蛋和卫不恕、玄白去后面的山林里玩耍。

课业晚上再写就是,这样好的天气景色,是可遇不可求的。

洒进余晖的殿内,宿岩正端坐在书桌后在写着什么,旁边还摆着一摞纸,游蕊走过去,在对面坐下来,“没有政事怎么也不歇会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