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第195章(2/3)

……

吴玉猛然惊醒,裹着被子瑟瑟发抖,“对不起对不起……”

明明是白天,屋内却伸手不见五指。

雪娘在屋外敲了敲门,“小姐,我能进来吗?”

她缓缓呼出一口气,“进来吧。”

雪娘在床边的柜子上摆好饭菜。

“小姐,已经半年了。”

“嗯,我知道。”

“今日的太阳挺好的,出去看看吧。”

吴玉沉默了许久,“……好。”

雪娘眼中闪过惊喜,连忙从衣柜拿出数件衣服,“小姐想穿哪件?”走去拉开窗帘。

屋内大亮,吴玉眯起眼睛,看着床前一叠衣服,却无一件出自他之手。

雪娘拿起其中一件,“小姐身量长了些,这件事刚做的,应该更合身。”

吴玉由着她给自己换上衣服,低声道:“以后不要叫我小姐。”

雪娘手一顿,“……好。”

春去秋来,年复一年。

西戎扰边,边关粮草吃紧,请旨拨粮一百万石。户部清点核算一番,禀明皇上皇仓余粮不足,建议到各地征粮。

皇上点了头,迅速派人到各地征粮,无奈今年灾害连连,各地收获不过往常十一,自顾尚且不暇,更缴不出规定份额。

听着派出去的人轮流汇报征粮的情况,皇上一个头两个大。

朝堂上一片安静,百官纷纷低着头,默默无言。

边关十万大军,仅一月耗粮至少在六十万石以上,然而以郡为单位,各地的汇报情况,多则数万石,少则不过千石,向来富盈的苏杭等地也不过缴出中上之数。

“罢了罢了。”皇上摆摆手,“林尚书,户部看看皇都能拿出多少粮,先紧着边关。”

林尚书一张老脸皱成菊花,“需要粮食的不仅是边关,今年不少受灾地方请求拨粮赈灾,还有其他方面,皇仓里的粮食必须细细打算才是。”

皇上叹出一口气,“一共还差多少,先汇报完吧。”

派到西北征粮的官员早就按捺不住,上前一步,“回陛下,微臣是……”

“直接报数吧。”皇上摆手。

“是是……富安郡十二万石。”

“咦?”皇上略略精神了些。这富安郡地处偏僻,经济程度平平,没想到今年收成倒跃居前列。回头看看富安郡的郡守是何人,说不定能委以重任。

那名官员脸上的笑容再也控制不住,紧接道:“陶源郡四十八万石!”

久违地听到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名,所有人都怔住。而后才慢慢消化了这个数字,四十八万?这是什么概念?在丰收年各地上缴粮食最多不过三十万石。还是他们听多了个字,不是四十八万石而是四十八石?不不,陶源郡那个鬼地方能长出粮食才有鬼。

皇上难以置信地开口,“你说的是……那个,陶源郡?”

“是!已经让人直接运往边关,黄刺史说这是今年的第一批粮加上往年余粮,若是不够的话,再过半月等第二次收成后,大概还能凑出三十万石!”

龙颜大悦!大大夸奖了黄睿是个可造之材,百官纷纷附和,方才沉重的气氛一扫而空。

“黄爱卿这一去就是三年,让他过段时间回来述职,朕要好好嘉奖他!”

众人纷纷称是,一派其乐融融。

皇上顿了顿,又道:“还有朱雀先生,既然陶源郡如今繁盛若此,她也该回来了。”

秋高气爽,一大早,陶源郡的城门前排了长长的队伍,都是等着进城的外乡人。

陶源郡原本是个人嫌鬼弃的地方,没想到如今摇身一变成为秦国西北粮产最大之地,大批商贩趋之若鹜,想从中分一杯羹。

阿诚就是其中一个淘金者。他是一个小商贩,居无定所,往往低价买来某个地方富有特色的物品带到别的地方高价卖出,以此勉强为生。

陶源郡之前那样的名声,老实说决定来这里前他是犹豫了很久的,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对!

好不容易排到进城,一抬头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大路两旁每隔十米左右插着一根极长的竹竿,上面挂着各种各样的狰狞鬼头,黑纱飘扬。

家家户户门前摆了一排南瓜,都被挖空了,刻出奇怪的鬼脸。

街上生意最好的竟然是卖鬼面具的。

谣言害人啊!什么神的恩泽之地,根本就是鬼城!

他吓得转身就跑,没注意和几个小孩撞到一块。

“哎呀!”被撞倒的小女孩被同伴扶起来,几个小孩迅速把阿诚包围起来,伸出手:“脆的哦脆壳!”

什、什么?诅咒吗?

仔细一看这些小孩穿着奇怪的衣服,风格各异,但胸前都挂了一个鼓鼓大口袋,有的戴面具,有的则在脸上画了诡异的图案。

好可怕,他今天出门一定没看黄历,难道年纪轻轻就要命丧于此?

“切!”几个孩子看他没反应,一溜烟跑了。

阿诚机械地转动脑袋,木然追随他们的身影,只见他们频频拦住路人或者敲开人家的家门,伸手喊着那句奇怪的诅咒。大人们不怒也不恼,笑呵呵地往孩子们的口袋放了一把……糖?

他揉了揉眼睛。

突然,孩子们发出兴奋的尖叫,往一个方向快速跑去。“老师!老师!”把一人包围起来,一个个兴奋地往他身上爬。

阿诚眯起眼睛,勉强看清是一个穿着蓝衫的少年,长发高束,带着半脸面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