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二零章 料兵于先(1/3)

从叔父手中接过那份文书,形貌多英武、体态多魁硕的年轻人快速扫了一眼。

内容不少,叔父刚才也基本上都说了出来。

数息之后,年轻人朗声语落,将自己的意见道出,话语间,将文书递给身边的另外一人。

文书之意,很清楚。

先前因秦国一天下之事四散的人中,有不少前往北胡,入了匈奴之中,近年来,多有助力匈奴同秦国争锋。

以期,将来在北方将秦国击败!

眼下。

那些人所谋先从河西之地打开缺口,进而策应北方战局,而这份文书的意思……希望箕子朝鲜之地有动。

希望他们出力,在燕地、齐鲁之地作牵扯,将秦国另外的力量牵制住。

如此。

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

大体之意如此!

文书还说了,做那样的事情,不只是对匈奴有好处,于他们这些家国沦亡的人更有好处。

甚至于抓住良机,还可以反扑!

还能够夺回当年的一切!

……

文书之上,说的很好听,但……说的都只是好事。

后果呢?

如若事情不成呢?

……

倘若事情不成,那些人还在匈奴之中,有匈奴数十万控弦之士在,那些人还可无事。

他们呢?

待秦国腾出手来,箕子朝鲜就更加危险了。

甚至于眼下就有些危险,从诸夏传来消息,叶腾很可能又要对箕子朝鲜动兵了。

动静很大。

非先前可比。

更甚可能会直接将塞外千里的缓冲之地全部占据,兵锋直接压到箕子朝鲜的边界。

若可!

还会攻入箕子朝鲜,甚至于将他们扫平!

虽说以燕地的力量不太可能做到那些……却也足以令箕子朝鲜的全部力量运转了。

这个时候……还要分出力量前往齐鲁之地?

或者动用他们留在诸夏的力量?

很是不明智!

很是不妥!

于他们来说,完全就是弊大于利的。

「羽儿所言,不无道理。」

「范先生,您说呢?」

「……」

中年男子含笑点评,没有多言,目光落于另一人身上。

「……」

「以那些人和箕子朝鲜这里的联系,就算我们不同意,同意施为的人也会有不少的。」

「归根结底,那些人所谋和咱们这些人所谋……有些地方是一样的。」

「文书之事!」

「需要有所为,却不需要有很大所为!」

「以老夫所观,那些人想要在河西之地打开战局缺口,很难很难,大可能不会有成!」

「甚至于九成以上的可能性不会有成。」

「羽儿刚才所言,那些人想要谋略河西之地乃至于西域之地,而秦国……也早早盯上那个地方了。」

「以秦国在那个地方的布置,那些人只要稍有所动,绝对会被秦国知道。」…。。

「月氏残余之力有一些,乌孙之国……虽大不强,匈奴也不会落入很强的力量在那里。」

「不然……蒙恬不会放过那个好机会的。」

「……」

「那些人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落在北方战局上,那里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最核心的事情。」

希望将诸夏搅乱,希望令秦国之力分散一些,如此……匈奴便可逆转现在的战局!」

「甚至于……他们还希望将河套之地夺回来!」

「……」

「这份文书。」

「希望箕子朝鲜有力,尽可能将秦国东郡之力、燕地之力牵引,使得王贲他们接下来难有所为。」

「其实,颇难!」

「除非动用早早准备好的一些力量。」

「……」

青衣厚袍,须发皆白,老者跪坐于火炉旁,浸润火炉的温暖,接过文书,也是一览。

事情不复杂。

迎着诸人看过来的目光,老者缓缓语落。

「范先生,既然您老也是这般意思,那……咱们还要有所为?」

「那些人愿意为之,就为之。」

「……」

年轻人顿有不解。

「羽儿!」

「有些事情要从大局来看。」

「接下来叶腾要谋略箕子朝鲜,其势不小,兵锋强大,单靠韩成那些人,不足以抗衡!」

「需要汇聚箕子朝鲜之力。」

「而这个时候……又有这份文书。」

「那些人待在这里已经很多年了,早有想着回诸夏,有这个好机会,不会放过的。」

「咱们若是不出力,麻烦……就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