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 一点点进步(2/5)

雷电没有使用烂大街的旋翼结构,使用了二加二涵道风扇。

涵道风扇,就是把风扇装进管道里的意思,这种结构比起起源于一百多年前的开放式螺旋桨结构,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可操控性,获得相同的推力更节能,但是对风扇材料、结构、加工等方面的要求高很多。

二加二,前面的二,指的是雷电主结构上方,由梁架结构连接的位于两侧的主动力风扇;后一个二,指的是雷电尾部的两个全角度可调、风扇转向可逆的两个辅助风扇。

利用这个二加二的涵道风扇结构,雷电获得了一些类似倾转旋翼机的特征,但两者侧重不同。

倾转旋翼机强调的是垂直起飞后水平飞行的速度,倾转旋翼转向前方时,它能获得普通螺旋桨飞机的速度,每小时六百多公里。

雷电是为了配合后灾难时代地面运输能力缺失环境下,各地常规运输需求的,强调的是载重,因此在风扇倾角上做出了牺牲。

利用无人机和全电的特点,尽可能增加了设备区综合质量密度,正常飞机主体被横着切到剩下三分之一的样子,就是它的主机身,但因为它很大,视觉比例比一般无人机机身还要窄。这种设计一定程度降低了迎风阻力,可惜最后最大速度也只能达到每小时三百二十公里,和前几年生产的武装直升机差不多,放在运输直升机里当然算飞快了。

雷电作为无人机,也是到今天为止,宽度(对应常规飞机翼展)、自重、载重最大的无人机。

雷电的宽度为二十四米,长度二十二米,起飞最大自重二十五吨,标准自重时,最大载重三十吨。

用二十五吨的直升机,拉三十吨的载重,这个比例并不好,眼尖的一看说明就会注意到,它有个“标准自重”的说明。

一台无人机、全电的,自重的变化哪来的?

答案是电力供应模块的增减。

学习外星人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技术,雷电有六吨的重量来自于可增减的电力模块,在把它们都拆除后,它的载重会很自然的提高到三十六吨,但同时满载航行距离会缩短至一百八十公里内。

另外还有额外电力模块接口,最多还可以再加五吨电力负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