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连续试飞(2/3)

减速板方案的重量比展开式热防护罩要重了四十公斤,所以之前没吵赢。

减速板结构简单,可靠性肯定更高,但航天系统重点考虑的是可靠性能达到多高。

如果至少打开一对反向减速板的可靠度能超过98%,就可以考虑丢掉一套减速伞,两套四个全开的可靠性能达到%以上,借助再入程序的调整,就可以不要减速伞,甚至降落伞也可以设计得更张风,尺寸能减小点,综合下来还是能省下百公斤重量。

飞行中出现的几个小槛,大多数都可以归结到龙门采用了较多的新技术,重点还在于落地之后的检查。

龙门飞船制造出来是为了重复利用,以实现进一步降低载人航天运输成本。

再入时不但有被热防护罩保护的本体,还有两个摆在防护罩外面的轨道发动机整流喷嘴要接受考验,这同为展开式热防护罩前期胜出的理由之一。

发动机能承受两千度的高温,不过再入时要发动机喷嘴朝向地面,当热防护罩无法正确展开时,会因形状受到额外的气动加温影响。

落地后被找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这两个发动机进行探伤。

龙门飞船有一个纤细的起落架结构,这套起落架负责在坠落速度在4米每秒到8米每秒之间为飞船提供一次缓冲,它们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没有让喷嘴怼到地面,这也意味着冲击速度够低,内部的假人肯定不会有问题。

后续的探伤结果很好,除了表面熏黑,发动机没有问题,可以再次使用!

拖走,进行维修和换装,准备下一轮测试。

下一轮,龙门飞船将会投送智人机器人,再下一轮才会真正用来载人。

这边测试完成,除配合日常发射,C国调集了一批通讯和监测资源,配合R国进行米口径发射器的首次实际发射实验。

之前R国已经完成了假火箭及其加速壳的抛射实验,本轮上真火箭采用普通货运载荷,大熊们比较生猛,上来就要发46吨的载荷。

虽然火箭技术是几十年前的遗产,好在大熊这些年随然穷,也一直想方设法的维持着航天机构及相关生产能力的运转,获得C国的超算算力支援和部分技术支持后,电磁化很顺利。

结果不知道R国那边哪部分出了点问题,货舱入轨时,距离未来空间站足有五百公里。

如果不进行三到四次的修正机动,这个距离靠正常追逐,得一周左右。

毕竟是大熊,办事精度糙一点,大家都表示理解。

因为未来空间站有人员、飞船、各种机械臂辅助,对接算是本次发射最不重要的元素,现在已经可以做出结论,R国的电磁轨道发射器可以进入实用阶段。

R国的发射器都能用了,西中洲的那台呢?

抱歉,还在为选址争吵不休。

西中洲的共同体机制存在太多问题,尤其作为一个试图实现西中洲一体化的组织,里面却有不少成员都有否决权。

比如这一次,F国、G国都要建在自己家,双方妥协后决定建在西中洲的正中间,F国、G国和某中立国的交界点附近,本体设在F国,距离边境只有几公里,但别的国家眼馋啊,反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