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江河行(8)(2/3)

「那不搞这些东西,只是直接开仓发粮赈济也不行吗?"李清臣认真来问。

曹林正色来答:「只说汲郡跟荥阳两地的仓储,我们还是觉得不行,因为也会变相增强黜龙帮的实力李十二郎,你之前在淮西,现在在河北,应该看得很清楚,外围各处其实已经失控,朝廷的力量越来越难维系,关陇巴蜀襄樊晋地倒是可以放。」

「正是因为难维持,才要努力收人心。」李清臣努力辩解。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反过来说,南衙这边以黜龙帮为利害考量而弃了这个措施,也同样是有道理的。"曹林的回复滴水不漏。「况且,现在朝廷也没有说真放弃了这些地方,仓储里的钱粮还是往官府里发的。」

李十二犹豫了一下,最后来问:「若是真有旱灾怎么办?」

曹皇叔沉默了一下,然后方才言语:「我本想说到时候再讲,但实际上,东都这里执政八人,如白、钱、段、张四位,都是军中出身,也素来进退一致,想法仿佛,乃是关陇为本,其他地方为无物的,而且极度厌恶盗匪、反贼,他们的意思很清楚,有没

有灾,都不会救;如苏、牛两位,多讲仁政、道德,一开始便是愿意放粮的……」

「那中丞你呢?"李十二明知道对方会说下去,还是迫不及待。

「我嘛,我和骨仪骨尚书类似。"曹皇叔正色道。「可以收人心,但黜龙帮在侧,要考虑厉害,不能为了一个事后收不回来的人心而让黜龙贼做大。而且,我现在要尽量维持东都的团结。」

李十二怔怔无声,俨然是极度失望,竟是呆坐在那里许久没有吭声。

曹林身为大宗师,自然对对方的状态有所察觉,然后他迅速想起对方的内伤,便微微叹了口气,站起身来负手而行,却居然是保持了巨大的耐心继续来对这个问题做细致解释。

风铃声阵阵中,这位大宗师的话清晰的响彻了黑塔顶层:

「李十二郎,我觉得你还是对黜龙贼有些误解黜龙贼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一个张三或者李枢可以简单说道的了,它成了气候了你知道吗?

「你们这些年轻人一直觉得我低估了黜龙贼,其实恰恰相反,我倒是觉得,是你们一直在低估黜龙贼对于此辈,便是一开始的确只是张行、李枢建立的什么小叛逆,事到如今,也早已经不同了,不能再把它想成什么张三李枢领着的一伙子叛逆,而是要把它视为东齐故地的豪杰们趁乱而起的一个结果。

「我承认张三郎厉害,不然当然也不会想着收他为义子,但黜龙贼有张行,那也只是如虎添翼,没张行,也不会真的树倒猢狲散,换成李枢来领着,照样是我们死敌。甚至李枢死了,也有魏玄定、雄伯南我说句不好听的,当日张三历山一战,败了张须果、杀了张长恭,我在东都闻之,便如丧肝胆,以至于屡屡有孤身飞出,斩了此僚的心意,但你知道为什么没有吗?

「一方面固然是不敢轻易离塔,另外一方面却是我心里当时就隐隐醒悟,黜龙贼既胜了齐鲁官军,东境所有的力量便都倒向反贼了,杀张行一人,恐怕不能阻止东境尽属黜龙贼,所以不值当。

「后来的事情你也知道了,局势越来越难,刚刚平了南阳,整个淮西就反了,然后黜龙贼便过河了,还跟北地人勾搭上了,而且如我所料不差,巫族秋后应该就会大举南下。

「总之,大魏既退,必有东齐亡魂,而黜龙帮强便强在他们先发而至,多了东齐故地之地气,有了根基,而我们呢,也隐隐回到了当日西魏的局面,就要考虑方方面面那么敢问这个时候,我怎么可能允许仓储救济敌国之领地呢?河北、河南那些地方,能撑一日是一日吧。」

话至此处曹林重新坐了回去:「张行是咱们靖安台经历过的,你们跟他是同事又是同龄人,眼里一直都只有他也寻常,却忘了了一些大的局面。」

李十二郎安静听完,面色不变,只是缓缓摇头:「中丞的言语确实让我有些茅塞顿开之意,我承认,我小瞧了黜龙帮,而且总是把大魏当成之前尚有天下的大魏来看,但是我还是有几句话要说……」

「尽管说来。"曹林今日明显耐心至极。

「首先,我固然小瞧了黜龙帮,但中丞是不是还是过于小瞧了张三呢?"李清臣正色来言,同时从怀里取出了一本书,恭敬递上。

「这是什么?"曹林好奇接过,径直翻看,但只随便翻看了几页便面色大变,以至于塔顶周围风铃声大作。「这兵书是张行写的?"

「未必,按照黜龙帮内里的说法,这应该是先有一本旧书,然后整个黜龙帮的领兵头领们再总结经验教训,不停修正补贴出来的但主笔无疑是张三和东郡的徐大。"李清臣言辞清晰。"我觉得很好。」

「确实很好。」铃声稍缓,曹林恢复了正常,却又以单手扶额,单手继续翻看。「确实很好,我明白的说,此类条例,军中

也有,白公当年便编纂过全篇…而一般而言,队将以上便可以学习临战技法,但非中郎将以上,是看不到选兵篇的,选将篇更是一卫大将军与柱国方能得授,至于后勤篇,这二十年,更是不会轻易给任何人看的,这是先帝以来的制度张行是从白三娘那里拿到的?"

「我觉得不是。」李清臣平静以对。「而且我想说的关键是,张行从得旧书后便将此书放肆传抄,凡领兵头领,几乎人手一份,随后修补也是时时分发到位。」

曹林当场怔住,然后抬起头来。

「下官不是说张行胜过先帝,而是说,最起码造反的时候,他这个举止恐怕是更胜过把这兵书当宝贝处置的,类似的,还有强迫筑基、公平授田、赋税劳役平等……"李清臣叹了口气,将多余话止住。「中丞,张行不是黜龙贼的两翼,两翼是魏玄定、雄伯南那些人,他是真正的头、龙头!黜龙帮有此头便为龙,无翼亦可张飞,无此头便为虎,断翼便只能伏身。」

「我晓得你的意思了。"曹林意外没有再做辩论,而是按住了这本《六韬》,然后正色以对。"以后黜龙帮的类似书贴包括什么文告,都要给我送来,我会对张三此人重新定量的。」

李十二郎即刻短暂颔首,却又毫无间隔的问了另外一个敏感问题:「中丞,你为什么不敢离塔?传闻是真的吗?有大宗师或者数名宗师都在等你?是白氏要行内乱?还是什么别的人?」

曹林沉默了片刻,意外的没有否认:「有些事情不是你能置喙的…你只要知道,大宗师有塔无塔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相互之间轻易不好相见,因为一旦相见便往往是一位大宗师居于巨大下风…这便是俗语中的‘二龙不相见'的本意。而数年前杨慎之事,几乎做明了有个大宗师是要反我大魏的,却不晓得是哪个,我委实不敢赌。"

「如果是这样倒也无话可说,东都一旦没了中丞坐镇,只怕立即整个大魏都要倾覆。"李清臣也是无奈。

「实际上,你想想就知道了,便不说这些反贼,若我真能走,当日为何不直接去一趟江都?"曹林长呼了一口气出来。

李清臣怔了征,也是无语:「不错,便是现在能去,也该去江都。"

「不说这些了,你可理顺了吗?"曹皇叔俨然也不想多说这个话题,只是继续来问。

「不能说理顺,勉强压住一口气罢了。」李清臣幽幽言道。「其实还有些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