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逆子(2/3)

大辽开国皇帝阿保机通过战争所掠获的大批人口,包括汉族和渤海等人口,都变成了契丹贵族的奴隶。

契丹统治者推行头下州军制,把俘虏来的大批汉人和渤海人“置州县以居之”。

譬如,阿保机将从代北掳获的汉人奴隶建“龙化州”;将从燕蓟所掳获的汉人奴隶建“龙化县”、“临潢县”;将从渤海所掳获的奴隶建“长宁县”。

在阿保机和耶律德光时期,建置了很多这样的“州、县”,其中有的甚至还以被掳获人口原属的州县名称来定这种奴隶的州县名称。

比如,以掳自檀州的奴隶建“檀州”;以携自三河县的奴隶建“三河县”;以携自密云的奴隶建“密云县”等。

檀州的汉人百姓,说白了就是一群奴隶。

是以汉人开始不断反抗,爆发过不少的起义。

在辽国法律中,汉人和契丹人是不平等的。

好在从萧太后上台之后,如果契丹人杀了汉人,需要偿命。

从这些政策开始,幽云地区的汉人逐步发现辽国开始尊重自己,对辽国的排斥感这才好了一些。

而当初契丹占据檀州之时,有个契丹人杀了一家汉人百姓七口。

这一切的起因,只因那户汉人不肯将自己的一头牛借给他使用。

大家都是种地的,农耕时节抢收抢种,耕牛成了重要的劳动力。

那个时候,家里能有一头耕牛的百姓家庭是令人羡慕的。

这户百姓总不能眼看着自己的地荒了,而去先把耕牛借给邻居用吧。

他的邻居就是个脾气暴躁的契丹人,当时气不过,就在醉酒之后持刀闯入他家,将这户汉人一家七口全杀了。

此案震惊檀州,当时身为檀州知州的柯镇边是判了凶手死刑。

檀州百姓还人心大快,觉得官府终于做了件大快人心的事。

谁知,此案很快被高层给压了下来。

究其原因,是那个凶手与中京大定府某位高官有着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

檀州刺史耶律文化最终判定,凶手乃是酒后行凶,非其杀人本意。

最终凶手只是判了个流刑,这在檀州引起巨大的民愤。

契丹学习汉官制,也有节度使,分道设之。

道下有州,州有州刺史,县有县令,均沿用唐宋之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