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罐头(3/4)

史可法也毫不矜持,风卷残云,很快吃好了。

“宪之兄,此番来沈家堡..”

杨波试探地问道:“可是为了在盱眙开办工厂一事?”

“算是吧。”

史可法抹了抹嘴,指着头上的乌纱帽,笑道:“我是身不由己,不像你想去哪儿就能去哪儿。”

“昨日我到了淮安,为的是接收一批银子,督帅还有些话要交待,沈家堡名声在外,我也想来观摩一番,顺便就来了。”

两人聊了起来,朱子瑜和种九也时不时地插上几句。

杨波得知,史可法先是去了淮安,为的是杨一鹏在碧云寺收刮来的那二十万两银子,按照杨一鹏和杨波的约定,这笔银子将交给盱眙,用来安置从桃源县逃到盱眙的灾民。

可淮安卫军营发生营啸,死了不少人,杨一鹏急需银子善后,又克扣了十万两。

“所以,盱眙还是缺银子。”

史可法叹息一声,苦笑道:“此番来,也是要找你想办法,建工厂的事,还需要你多费心啊。”

史可法是来逼债的。

就是因为杨波曾经在盱眙跟杨一鹏、史可法多次谈过在盱眙开建工场一事。

当然这也与杨波在盱眙按人头敲分地有关。

封建时代,皇权不下乡,县衙没有人手去管理广大的乡村。

朝廷采用的是委托制,就是把乡村的管理权委托给乡绅族老,乡绅族老依约定俗成的规矩管理乡村,朝廷或多或少给予他们一些优惠或者特权,算是个交换,而乡村族老本身又是大地主。

按人头敲分地,大家都是小地主,可乡村由谁来管理呢?

杨波的办法是指派熟悉乡村的专人来管理,同时给予一定的报酬,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县政府动用财政资金来支付乡村管理者的工资。

那么财政资金从何而来?

开建工厂,县政府从工厂里获得利润或者赋税,便是财政资金的来源。

乡村管理者已经从财政获得了合理的报酬,那么,他们就不能再去盘剥乡民,这才是保证土地不会被兼并的根本之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