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远航:日本变化(3/5)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在日本,这些水果他们都是吃不到的,甚至就连西瓜,在日本都算比较值钱的水果,穷人一般都是吃不起的,毕竟就像那个改名封四的日本小个子说,在日本的时候,经常出现米骚,我不知道什么是米骚,后来才明白,原来是大米涨价,日本人吃不起大米。”

“真是好奇怪,一个以种大米为生的国家,他的百姓,竟然吃不起大米??”写到这里的时候,白二文还是很疑惑,为什么日本会这样。

“不过听说那都是几年前的事了,现在日本据说已经好多了,我们汉国人在日本兴建了很多工厂,有了工厂,他们的生活,应该还算可以吧!!”

“不过听很多去过日本的人说,日本的女孩很热情,很有特色,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白二文的脸上露出了猥琐的笑容。

“这一趟的旅程的终点站是西亚的伊斯坦布尔,这里是离欧洲最近的地方。”

“欧洲,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据说那里有很多国家,而且实力都很强,有几个和我们汉国差不多,甚至更强大的国家。”白二文基本就是按照平时听别人说的,来描绘欧洲。

“我今年十九岁,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拥有这么一艘大船……”

白二文在日记的最后一句,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多年后,当他功成名就的时候,再看这篇日记,是否还有当初的感觉。

………………………………………

日本,江户……

江户城是日本最早和汉国接触的城市,也是汉国投资最密集,汉国资本最多的城市。

该城近四分之一的人,都会一些简单的国语,其实还有一部分人的国语比汉国本土人都要好。

这部分人主要是以日本贵族富商为主的权贵阶层。

这部分人不止会说国语,汉字书法,对还神州文化的了解,甚至比很多汉国人都要强。

而随着汉日两国交往不断深入,这也导致,日本国内会说国语的人,陡然飙增。

尤其是江户,长崎,大阪等通商城市,一个日本人会两种语言,其实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就像日本五十年代新派作家羽生建在自己的新书四十年代中这样写道:“四十年代对于日本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变局。”

羽生建用变局来形容此刻的日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