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电影市场的未来(2/3)

当然了,沐茗之前所说的“诚意感染”也不能完全算是假话。比起西方普世的“飞船派”精英理论,《流浪地球》这种更具有“家国色彩”的理念对一帮老外来说,无疑更为的宏大,也更加的具有浪漫色彩。

甚至,在播放介绍完影音素材出门之后,维塔数码的一个亚裔高层还追了出来,颇为激动的对沐茗他们道:“我也是亚裔,他们这帮老外看不懂,但是我能明白你们。”

总之,在八分利益考量和两分诚意感召下,维塔数码接下了沐茗他们这笔小制作的订单,以“成本价”的价格,提供五套好莱坞顶级标准的机械外骨骼装甲道具以及其它的一批相应的道具服。

比起《流浪地球》这边的困难,“药神”的拍摄就显得简单的太多:现实主义题材、都市背景、单线叙事、标准类型片剪辑、一众实力派的主演……

自新西兰回来以后,“药神”的拍摄也火速结束了。沐茗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忍不住想,自己对自己这“第一部”作品,是不是有些过于谨慎了?

不过也不算什么坏事,这样倒刚好能腾出时间来拍摄《流浪地球》。

时光飞逝,转眼17年悄然而逝,时间走到了18年。

似乎是要印证沐茗所说的“重工业电影时代来临”的说法一般,今年春节档一部《红海行动》犹如去年的《战狼2》一般再一次上演了一回逆天改命。在仅有11%排片的情况下,依靠口碑发酵,逆势上扬,最终竟超过了大火的《唐人街探案2》,豪取36亿票房。

有的人好奇,为什么这些高质量的片子每次的排片都这么低?

其实吧,这种情况很多时候都是院线商们故意为之的。

举个例子,像《捉妖记2》这种有观众基础、宣发推广做的好、受关注度高但质量一般的电影,往往在前期会安排较高的排片量,以期最大程度的在口碑崩塌之前收割票房。

而像《红海行动》这种质量高,但宣发程度一般的电影,则会在前期以低排片酝酿口碑,然后再慢慢提高排片比例,后程发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