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出发柏林(2/5)

欧洲三大电影节,柏林电影节也最低调,影响力也最低,但它同时也是最固执,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念。

这三大电影节口味都不一样,威尼斯对那些云山雾罩根本看不懂的艺术片青睐有加,戛纳的包容性比较强,把商业和艺术性结合的比较好。

而柏林一向偏爱政治性的电影,但在新世纪前后,柏林和威尼斯开始走起了小众的艺术性电影路线。

而且对华夏电影都有所偏爱,造就了不少名导和影帝影后,像贾樟可、王晓帅、李鞍、廖凡、余楠等等。

但世界电影的中心还是好莱坞,这种完全抛弃好莱坞电影的举措,也让这两大电影节的曝光度和商业性越来越低,影响力也是大不如前。

反观戛纳,对好莱坞电影人来者不拒,每年都有一群的明星来捧场,声势浩大,颇有欧洲第一电影节之势。

柏林虽然在二战的时候被盟军轰炸过,但是并没有被破坏太严重。

所以百年建筑随处可见,惹得贾樟可连连惊叹。

这样一幅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让刘周和于立伟都不由地转过头去,表示自己和这个人不熟。

下午时分,三人来到下榻的酒店,因为预算有限,所以三人没出去逛,都待在酒店里呼呼睡大觉。

第二天,三人休息好之后也是精神了许多。

于立伟给刘周和贾樟可简单介绍了下电影节流程。

参加电影节的电影来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自己报名参展,一部分是主办方邀请。

而《小武》就是报名参展的。

开幕式一般都很简短,之后,就是十来天的自由放映时间,给那些记者、观众和电影人观影。

最后就是闭幕式了,也就是颁奖礼。

就和众多电影节一样,如果你的电影有希望获奖,主办方都会在颁奖前挽留一下你,如果一直没人搭理你,那就早点回去吧。

接下来几天,三人忙得不可开交,在于立伟的带领下到处拜访各方面的关系,推介自己的电影。

三人中,于立伟因为在比利时留过学,对欧洲的电影节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主要是他带着两人活动。

刘周会点英语可以搭点话,而贾樟可就像个工具人一样,在后面跟着,只会说“hello”和“thankyou”。

奔波了几天,三人也算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