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将山西划给晋王,大明第一藩镇、晋藩!(2/3)

而且各个州府之间的情况都不相同,有些地方依山傍水,有些地方说是一马平川,所以城市建设图的初衷,也是为了符合地貌。

那就需要派人去实地考察,然后依此建设,才能确保这样的城市建设,是可以加强经济稳固,并且促进大明的行政效率。

“咱明白你的意思了,那就是说这样的人才,你也给咱备下了,是与不是?”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便又是揽住自家老儿子的肩膀,意味深长地笑道。

“这样的人才不多,但的确是备下了,也是因为他们的通力合作,太原这几年才能有效发展,百姓的日子也能过得更好。”

“但想要将整座大明都划入城市规划之中,那这些人才就不能外派出去,反而是要留在京师发光发热。”

“给他们一点时间,让他们去教导学子,以求大明这一类的人才,越来越多。”

“而且城市建设绝对不是重点,如果他们能有效发展起来,各行各业,来自于百姓的住所,都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毕竟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只要给予他们支持,在我所给予的基础上,继续完善革新,肯定会有所收获。”

“就像我说过,这天下大才如过江之卿,一线之才便足以治国,平天下。”

“所以或许他们本身的能力,并不足以治国,平天下,但对于其他行业,他们也未必不能崭露头角。”

朱棡先是白了一眼朱元璋,便是轻轻点头道。

太原的城市规划,的确是朱棡的重点,但朱棡也不会真的将重心完全放在城市规划上面。

毕竟内忧外患,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朱棡去考虑。

所以朱棡给出的建议,就是最为基础的设计,然后由人革新,从而发扬光大。

你也千万别小瞧了古人的智慧,只要伱能给出他一个支点,他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新世界。

因为思维上的限制,一旦撬开了那么一点,对于这座天下,都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白了,太原能有今日之建设,朱棡自然是功不可没,但为了这个建设出力的,不管是人才,还是百姓,也都是功不可没。

也就是所谓的相互成就,朱棡给予大力支持,他们不负朱棡所望,方才有今日空前绝后的太原盛世。

但是朱元璋有点不厚道,这一上来就想摘桃子,而且查得门清。

好似什么都逃不过朱元璋的眼睛,因为朱棡也确实为朱元璋着想,让这些人一边为太原的建设出力,一边还要教书育人,带着他们实践,学以致用。

也就是期待未来可以为大明培养出一批真正有用的建设之才。

当然,有付出就会有丰厚的报酬,特别是人才,朱棡更是从不吝啬,高官厚禄,各项优待,也都不曾缺过。

再加上这些人曾经出生最底层,古人又最注重气节,士为知己者死嘛。

人生能有如此知己,还是大明嫡亲晋王朱棡,不仅宽厚待人,更不会因身份而倨傲,对于他们也是发自肺腑的爱护。

这让这些人才怎能不感动,怎么能不效死力?

将心比心,是个人都能明白的道理,特别是最为淳朴的百姓。

还是那句老话,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纵然万死,亦无悔。

“那就在不影响你太原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召一些人才回应天府。”

“而这个学堂不仅要开设,咱应天府的建设也不能落下,堂堂大明皇都,岂能比不过你的太原?”

朱元璋也是十分赞同的点了点头,便是开口道。

但心中对于太原的向往,更是愈发的强烈,他真的是很想亲眼去看一看,太原的繁荣昌盛。

不要误会,朱元璋不是怀疑夸大其词,而是真的想去见识一下。

毕竟对于自家的儿子,朱元璋那是打心底里放心。

“这个自然。”

“南方从未有过城市规划建设,那就先将应天府扭转过来,至于能不能超越过太原,那就不得而知了。”

朱棡的嘴角又是勾起意味深长的笑容。

太原始终是他的大本营,再加上长期的经营,应天府想在短时间之内超过太原,即便是有朱棡相助,恐怕也得个五六年。

毕竟太原的秩序已经定下,就算应天府想要照搬,也需要重新设计,完善详细规划,光从时间成本而论,朱元璋也就只能想想。

“哎”

望向自家老儿子有些得意的眼神,朱元璋的内心深处,又是轻轻叹了口气。

同时朱元璋也是有点怀疑,自己真的是不是会治国?

毕竟你看看朱棡,虽然治下只有太原,但其繁荣程度,远超大明几十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