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海底寻矿藏奥秘(2/4)

海洋爷爷说:“不久,苏联的维特亚兹考察队在印度洋海底也发现了含铁和锰的铁锰结核。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对深海里的这些东西并没有很大兴趣,一是陆地上的锰和铁并不感到缺乏, 二是深海锰结核要到海底捞,挺费事,不合算。”

科学博士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生产的锰钢越来越多,锰这类金属 (还有铜、镍、钴等) 就愈来愈缺乏。于是,人们就想起了海底的这些宝贝。尤其是美国、法国、德国、苏联、日本、新西兰、印度等国对深海锰结核开展了大量的勘察工作,都想从海底把这些金属矿弄出来。要知道,有些锰结核中的锰含量高达 55%,铁含量达 27%。有些锰结核中的二氧化锰含量竟达 98%,甚至可以不进行什么处理就能直接用来生产一种蓄电池。”

20 世纪初,美国海洋调查船“信天翁号”在太平洋东部的许多地方采到了锰结核,并且得出初步的估计报告说:太平洋底存在锰结核的地方,其面积比美国的面积都大。

尽管如此,在那时也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重视。1959 年,长期从事锰结核研究的美国科学家约翰·梅罗,发表了他的关于锰结核商业性开发可行性的研究报告,引起许多国家政府和冶金企业的重视。此后,对于锰结核资源的调查、勘探大规模展开。

中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大洋锰结核调查。1978 年,“向阳红 05 号”海洋调查船,在太平洋 4000 米水深海底——

首次捞获锰结核。此后,从事大洋锰结核勘探的中国海洋调查船,还有“向阳红 16 号”“向阳红 09 号”“海洋 04 号”“大洋一号”等。经多年调查勘探,在夏威夷西南,北纬 7 度至 13 度,西经 138 度至 157 度的太平洋中部海区,探明一块可采储量为 20 亿吨的富矿区。

海洋爷爷说:“1991 年 3 月,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正式批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的申请,从而使中国得到 15 万平方千米的大洋锰结核矿产资源开发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