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平南县的病我打算医一医(3/3)

方彦道:“以前医生少,哪怕那个时候只有中医,但是整体所需的中药材量其实并不大,再加上没有开发的区域多,野生中药材是能自给自足的。”

“不过随着很多区域的开发,再加上现在中药材的需求量增大,野生中药材肯定供不应求,人工种植是必然趋势。”

“那药效呢?”安瑶问。

“药效肯定是有差距的。”

方彦道:“不过每一种中药材都有自己的生长环境,只要生长环境改变不大,药性不变,也就是药效差了些......”

说着方彦顿了顿,继续道:“其实中医发展到现在,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名医根据当时的情况重修药典,到了现在,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占据的比重不小,也应该根据药效,重新核定剂量。”

“川蜀的黄连最好,别的地方的黄连也要用。”

方彦又拿起另一种中药材:“有些事没办法阻挡,就要自我求变,而不能去怪客观因素。”

野生中药材难以供应所需,人工种植中药材到了现在已经成了大势所趋,这是没办法改变的,那么就要去求变,而不是责怪野生中药材稀少,因为这种事是没办法去改变的。

“重新制定剂量?”

安瑶道:“这可不容易,想要重新制定剂量标准,不仅仅要医术精湛,精通药理,还要有名望,德高望重。”

“要是容易,那也不算是困难了。”

方彦笑了笑。

医术精湛,精通药理......

一时间方彦甚至有一种荒诞的想法,福生堂带着他穿越历史时空,难道这就是赋予他的历史使命?

又尝了几种药材,方彦走过去重新坐下。

“余爷爷,余叔叔,你们余家沟大概有多少药材,余叔叔可以帮我统计一下,福生堂收了。”

“小彦,这......”

余海生激动的道:“这......这你可是帮了我们余家沟大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