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张 招安汪直(2/4)

万岁可下旨意,京师外大营兵马操练戒备,随时准备增援辽东。我去趟大同,见俺答汗一面,若有异心,当震慑之。”

嘉靖思索片刻:“陆炳,你去将兵部尚书丁汝夔叫来议事。”

丁汝夔很少被皇帝单独找来开小会,心中不免有些忐忑。听完萧风的叙述后,他点头表示赞同,但也提出了问题。

“萧大人的建议是不错的,只是京师重地,人马不宜过多调动,当以河北、山东等地的兵马调动为主。

只是河北、山东等地,亦有倭寇海盗出没,若是人马空虚,这些倭寇海盗消息灵通,难免会乘虚而入。”

这就是嘉靖朝的现实情况,四面漏风,谁都想咬一口。嘉靖皱着眉头,心里十分不爽。

“师兄,我有个伏笔,此时可用。只是师兄要信得过我才行。”

嘉靖很不高兴地睁开眼睛:“此话就该掌嘴,我何时信不过你了?说吧。”

萧风心说你也就是从今年开始信我的,之前还不是几次三番的试探我,但他表面上肯定是十分羞愧的表情,脸都红了。

“师兄教训的时,师弟格局小了。我在巡视沿海之时,在福建与汪直曾见过一面。

此人海上枭雄,名不虚传。然汪直并无谋逆之想,他出海多年,骨子里仍是大明子民,家人也都在我大明。

汪直请我代为上奏,恳求朝廷能给他个名分,他愿意为朝廷效劳,协助朝廷消除海盗倭寇之患。

师兄,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大明四面环敌,白莲教暗流涌动,苗疆态度暧昧不明。

启用汪直,不过一纸诏书而已,即可让沿海压力骤减。师兄要改稻为桑,广开商路,海路是不能不通的。”

嘉靖沉吟道:“此事你之前倒是提过。只是海禁乃是前朝国策,海盗倭寇与大明为敌日久,不是说放开就能放开的。

陆炳,你去把严嵩找来议事。”

“万岁,此举万万不可!”

严嵩脚还没站稳,晃荡着身子就发言了,生怕晚一步嘉靖就答应了,那就不好办了。

嘉靖面色平淡:“为何不可?”

“万岁,沿海多刁顽暴力之徒,勾结倭寇,对抗官府。更有白莲教等叛逆从中勾连。

海禁如此严厉,尚且难以隔绝,若是放开海禁,岂不是开门揖盗?”

萧风摇摇头:“首辅大人,自古道堵不如疏。黄河九曲,堰塞为灾,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沿海为何多盗贼?沿海之地,遍地海泥滩涂,耕种不得,唯有捕鱼经商以为活路。

现在活路被断,顺从之人,则背井离乡,迁往内地;强横之人,难免沦为海盗,私下贸易。”

严嵩冷笑道:“叛逆就是叛逆,难道萧大人是想说,朝廷官逼民反了吗?”

屋里所有人都是眼皮一跳,严嵩果然是老辣,几句话就给萧风挖了个大坑啊。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所有统治者最恨的一句话就是“官逼民反”。你反了就是反贼,别他妈地跟我说你为什么反。

哪怕你是被逼反的,也是你的错!朝廷逼了那么多人,怎么他们都不反,就你反了呢?可见还是你的问题!

萧风笑了笑:“严首辅,他们就是反贼,就像《水浒传》里写的梁山那帮人,没什么冤枉他们的。

所谓官逼民反,都是叛逆们给自己找的借口而已,不足为凭。”

想给老子挖坑,你还早着呢,我又不是海瑞,跟你杠这种事干什么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