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郑如谦之苦(2/3)

跟老板结清楚四两银款后,他立即带着汪小松,快马加鞭奔往安水郡。

按照郝掌柜给的价格,二两银子一只,一百只就是足足二百两银子。

如此巨额的利润激荡着郑如谦的心,他甚至不打算住宿,而是与汪小松轮流在车里休息,以此将半个月的路程缩短至六七天。

可没想到还是出事了。

马车行到安阳县的时候,汪小松在车厢里闻到一股酸味,他斗胆打开包裹,才发现第一天购买的烤鸭已经腐败。

再翻开第二天烤制的鸭子,虽然尚且完好,但已经不再新鲜。

他叫来郑如谦,两人一起心底拔凉。

这才只是到安阳县,距离安水郡还有至少三日的行程,烤鸭就已经损坏,等送到悠然居,这一百只还能剩下几只?

难怪郝掌柜出了二两银子的天价,这东西根本就运不回安水郡。

“东家,虽然四两银子很多,但实在不行也只有止损了。”汪小松涩着声音规劝,“我们就当这一趟白跑,丢了四两银子。”

那怎么能行?

这不仅仅是四两银子,更是他赚钱的希望,是长途运输食物的突破口,是将来把生意做大做强的关键。

郑如谦并不只打算运输烤鸭,如果可以,他还想运余杭郡的醋鱼,想去余杭更南的永嘉郡吃点鲜味,甚至想运回来让安水郡的百姓也有机会品尝。

做生意的人,不能轻言放弃。

郑如谦在马车上苦思了半晌,最终决定,把还能食用的烤鸭分给安阳县的百姓,然后掉头,再去丹阳郡。

一路上,他都在想该如何保存烤鸭。

他们之所以在年节前后出行,依赖的就是冬天寒冷的空气,想要把食物多保存两日。

但七日的不眠不休,烤鸭还是腐烂变质,说明空气不够冷,温度不够低。

偏生丹阳郡比安水郡还要暖和,连雪都甚少飘下,更别提放在雪中储存。

看来只能用冰了。

郑如谦想起来方恒提及过,丰京的大户人家基本都有冰窖,冬季的时候冻好,夏天拿出来冰镇消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