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6章:与君游!重阳踏青,有儿子真好(2/2)

半个时辰后。

……

有儿子的好处显现出来了。

官员们都非常清楚,当下的全宋变法只是过程。

当即,左有鼎和赵概互相鼓励着,渐渐加快了速度。

在苏子慕和苏沁一的整日陪伴下,身体是越来越好。

各个笑容灿烂。

再加上这两人经常爬高上低,能吃能喝,赵祯根本跑不过他们。

“若官家御驾亲征,前往西北,除了尝一尝羊肉外,一定也要尝一尝那里的面食,那里的面食非常劲道……”

文彦博、富弼、张方平、宋庠、吴育五位相公围聚在一起,望着文彦博手里的一份文书。

天气凉爽,草微黄,叶未落。

一个时辰后。

苏良也是听得津津有味。

苏良扭头看向众官员都快步走来,不由得乐了。

唯有养成一个好身体,仕途才能更光明,为大宋所做的才能更多。

有力气的是真有力气。

汴京城外都是人山人海,车马络绎不绝,有时黄昏回城的路都会发生拥堵。

孙复和包拯总是一脸严肃,苏子慕见到他们都想跑。

汴京百姓要么在城内赏菊宴饮,要么去郊外登高。

名录中。

唐宛眉交待道:“慕儿,娘知道你体力好,但与官家皇子同行,且不可莽撞,更不可事事争第一,注意安全,危险的地方不要去,不要去捡路上的棍子,不要乱踢野外的草丛……”

至于苏良。

宣德门前。

这时。

一出城就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九月初九,重阳节,近五更天。

此举意在提醒众文官,要经常锻炼身体。

二人心头有劲,怎奈腿脚无力,倾尽全力,还是倒数第一。

而这一次踏青登高,枢密院、三衙的官员则没有一人。

赵祯向众官员吐露心声,官员们也向赵祯纷纷表明态度。

大约走了小半个时辰后,突然停了下来。

这让欧阳修、孙复、包拯三人都甚是开心。

左有鼎看向赵概,道:“赵兄,此次徒步,乃是官家对咱们的试探啊!这不是踏青,而是仕途的长短,若咱们最后抵达仓王庙,恐怕以后不但无擢升可能,还会让官家觉得我们年迈,不堪重任啊,我们要倾尽全力!”

故而,即使一脸是汗,依然坚持着,尽可能跑在前面的队列。

不远处的大皇子赵暽和苏子慕就跑了过来,手里拿着湿毛巾、水袋,还有点心。

“我就说嘛!咱大宋向来优待士大夫,官家再重视武将,也不可能让他们的地位凌驾于文官之上。”

君臣皆是席地而坐,吃喝闲聊起来。

虽说是便衣出行,但毕竟是官家外出,该有的护卫,医官、食物、茶水、御厨等,一个都不能少。

后面陆续跑过来的欧阳修、孙复等所有教过他的先生。

“对对,枢密院颁布的任何条令,还不是要咱们审核一番,官家心里如明镜一般,此踏青名录,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说明他这个皇帝的身体还可以,而下面众文官的体力也可以。

近两个时辰后。

赵祯身穿一袭轻薄透气的丝绸料黑衣,腰带外扣,显得非常干练。

一刻钟前。

令苏良意外的是包拯。

如文彦博、富弼,这两人不紧不慢,始终跑在最前列。

听到“御驾亲征”四个字,赵祯骤然又有了力气,速度开始变快。

“若无人能追上朕,那你们就都坐着马车赶吧!”

报名入学各地武学院的年轻人与日俱增。

这时,赵祯扭过脸来。

文彦博甚会养生,整日锻炼,这次徒步,他没有丝毫压力。

除了他们两个外,还有欧阳修、包拯和孙复。

看到周边风景,偶尔还会停下低吟两句诗。

官家踏青,皇子陪同,外加皇子伴读陪同,实属正常。

哪曾想,竟然是徒步!

十余里路,对一个普通百姓来讲,大约一个时辰就能完成。

此刻。

欧阳修的速度也不算慢。

苏良与苏子慕也接过两个水袋,连忙跟了过去。

二皇子赵晗近日感染了风寒,并不在名单当中。

马车一上路,三人就忍不住教导起苏子慕来。

有中书省、三司、台谏、开封府、学士院、大理寺、国子监等衙门的主官、贰官近百人。

此刻,窗外还是城内景,没什么可看的。

赵祯与苏良刚停下。

中书省,政事堂内。

文官们向来心眼多,想的也多。

欧阳修还算有趣一些。

……

他本就年轻,又间歇性练武,若卯足力气,这里的官员没人能跑得过他。

随后,正宴开始。

首相文彦博步伐稳健,丝毫不喘,他比众相公的身体都要好。

赵祯命大皇子赵暽亲自为他们送水,让二人激动地都分不清脸上是汗水还是泪水了。

“官家,秋季的西北,风光甚美,那里牛羊无数,草地茂盛,黄河之水还是清澈的,那里的羊肉,用火一烤,简单放一些盐,便鲜美无比!”

文彦博手中的文书,乃是一份九九重阳节的踏青名录。

张方平、宋庠、吴育、王尧臣等人就不行了,距离最前方的官员越来越远,走二三百米,都要坐下休息好一会儿。

苏沁一吐了吐舌头,连忙拉着唐泽朝着家里跑去。

他都去递水递食物,让这些人开心坏了。

倒数第一、气喘吁吁的左有鼎便追上了倒数第二、上气喘不上下气的赵概。

这一刻。

约一个时辰后,马车终于出了城。

反而作为一個家属最合适。

说罢,文彦博大步朝前走去。

一个是鸿胪寺寺卿左有鼎,一个是大理寺寺卿赵概。

甚至有一些人弃文从武,盼着能如狄青那般,立下不世之功。

在后面紧跟着他的一些官员也加快了速度。

“官家,真是一碗水端平啊!不,是体谅吾等文官的心情,老夫觉得,官家内心还是偏向咱们的!”张方平捋着一把青须,笑着说道。

而此刻,近百名官员已经非常分散。

最后。

他笑着望向众官员,道:“诸位,今日我们郊外踏青的目的地乃是东南方向的仓王庙,距此约十余里,需要翻越三道高坡。”

此话一出,官员们瞬间有了动力,不多时便有人跑着超越了赵祯三人。

此时的秋。

包拯的身材也是有些发福,常年熬夜,再加上已经五十五岁了。

此次踏青。

很快。

不过,三人的教学观念不一致,教着教着,就开始辩论起来。

让众相公瞬间感觉到皇恩浩荡,官家实在是有心了!

此等场合,最易增强君臣之间的感情。

一旁的苏沁一,一脸认真地点了点头。

“沾了儿子的光,一点也不丢人,白吃白喝白玩,一切由皇家掏钱,不去白不去!”苏良笑着喃喃道。

出门之际,苏宅门前。

不管苏子慕愿不愿意学,他们时常让苏子慕去他们家,专门指点苏子慕功课,甚至还留作业。

当苏子慕知晓自己要与这三人坐一辆马车时,差点儿没有跳车。

苏良看着《与君游·踏青名录》,有些哭笑不得。

城外的官道、乡道上,马车不断,大多都是携儿带女,出门踏青的。

跑一会儿,走一会儿,歇一会儿。

大宋很快即将迎来收获的时刻,这个时刻,足以让他们名垂青史。

每个人都不愿缺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