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重现萨尔浒之战(2/2)

朝廷官军这边,一开始就派出了大量的夜不收,因此,斥候战的交锋明显往宣府那边移动。不过建虏那边,谁也就增派了探马,双方的交锋还在继续。

那些受伤建虏被抓的,人数多了之后,也审问出了更具体的情况。

崇祯皇帝这边,就知道了阿济格的具体兵力情况,以及建虏军队的动静。

于是,军议立刻召开。

崇祯皇帝坐在主位,边上站着方正化,在另外一侧的案头,则是宣大总督朱之冯,堂下则站着众将。

由方正化这边开口,把目前已掌握的情况说了一遍,然后他代替崇祯皇帝问众将道:“此战,诸位总兵以为该如何打,方为上策?”

贺赞一听,立刻出列,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如今我军兵力比建虏多一倍都不止,且又是精锐,直接打过去便是,定能消灭这支建虏!”

崇祯皇帝不置可否,只是看着堂下众将。

另外一个总兵贺珍出列,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想必建虏还不知我军虚实,不如派一军诈败,吸引建虏追击,然后伏军杀出,当能大胜!”

听起来,好像更高明一点。

不过崇祯皇帝还是没说话,继续看着堂下众将。

总兵刘九卿出列,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建虏每次入关,皆是烧杀劫掠,百姓死伤无数。如今这支建虏才刚入关,正要去攻打宣府,不如主力尽出,早点歼灭这支建虏,也能多保一些百姓!”

宁龙听了,立刻出列附和。

最终,崇祯皇帝看向一言不发的周遇吉,问道:“周卿以为呢?”

周遇吉其实一直在想,听到皇帝问他话了,便出列奏道:“陛下,末将曾和建虏交手过。在建虏刚入关时,一般战意最强,但是等他们要撤回关外时,便多有不敢死战之事。如今建虏刚入关,虽我军比建虏兵力要多,但也不能小觑。”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立刻补充道:“末将去核实了夜不收交战的情况,发现建虏军中火器甚多,且皆精良。另外据末将所知,原东江降将孔有德所部便是最擅长火器之军,由佛朗机人训练而成。火器之威,远胜其他兵刃,不可不防……”

这个情况,崇祯皇帝是知道的。

在毛文龙被杀之后,东江镇的明军便内乱了。随后朝廷火器方面擅长的孙元化被派往山东担任登莱巡抚,他收了孔有德等人的军队,并雇澳门的葡萄牙人训练他们。

结果到了后来,闹出了兵变。孔有德等人带着军队和军中打造火器的铁匠等等,开船过海投降了建虏,也导致了孙元化被问罪腰斩。

本来的话,建虏在火器方面是一个短板,孔有德这一去,就是补足了建虏的短板。因此,当时的建虏皇帝皇太极为之大喜,一下封出王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虏也确实做到了赏罚分明,很会笼络人心。

不过孔有德的火器还是火绳枪,而崇祯皇帝知道,火绳枪有很多缺点,远不如燧发枪好用。只是他还没时间去管这些事情,本来是想着这次班师回京,有了军队在手,可以分心去管下武器方面的问题,只是没想到,建虏紧接着就入侵了。

他在想着,周遇吉还在那分析道:“……至于设伏之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一定能成。凡精锐之师,必注重大军哨探,如何避免埋伏被哨探发现,很难。”

说到这里后,他看向崇祯皇帝,双手抱拳道:“建虏乃是精锐之师,以实力胜之为战事常态,如何迎战,还请陛下圣裁,末将自当竭尽全力!”

听到这话,其他将领便一起出列,双手抱拳道:“请陛下圣裁,末将自当竭尽全力!”

崇祯皇帝已经在他们说好的时候思考,等到这个时候,他已经想得差不多,便严肃了脸,沉声说道:“建虏分三路攻入关内,一旦其汇合成一路的话,兵力远胜我军,更是不好打。且其他两路在京畿之地肆虐,不知又有多少生灵涂炭。朕决定,以多打少,先全歼宣府这一路建虏为作战目标。再移师京畿之地,寻机再战其他两路建虏!”

他拍板定下了作战原则,就是要快,要全歼这路建虏。

周遇吉等人知道了圣意,便按照崇祯皇帝的意思开始商量作战计划。很快,大军便开拔,崇祯皇帝亲自领军,向宣府进发。

这一战,就有点类似当年的萨尔浒之战了。

当时大明这边的兵力比建虏多,但是却分成了四路进攻,结果被野猪皮集结了建虏主力,在单路上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这一次的战事布局,总体来说,并没有花里胡巧的东西,而是大军成弯月行军阵型,北至长城沿线,南到洋河一带,一起向东推进。两端前出,明摆着告诉敌人,我这是一张大网,包过来了。

当然了,在大军前方,有无数的夜不收先行进行战场屏蔽,并且同时打探敌情;建虏那边也是一样,派出了大量的探马,试图打听明军虚实。

但是,这好歹是在关内。宣府地界被建虏之前打散的地方军队,在崇祯皇帝领主力到达之后便重新聚集起来,担任大军的辅兵,增加了军阵的厚度。

阿济格这边,一直到朝廷大军已经迫近宣府城了,才大致明白了当前敌人的情况。

于是,孔有德等人,便立刻向阿济格劝谏了起来。

只听孔有德苦口婆心地说道:“殿下,明国皇帝明摆着要依仗兵力优势包围我们,趁如今还有机会,当尽数撤出关内为好啊!”

宣府城这边,要么北上出张家口到关外,要么南下过居庸关到昌平等地,或者西进去大同。

如今明国军队从西边进攻,而居庸关又还在明军手中,因此,大清军队要想逃出包围圈,就只能原路返回了。

可是,这对阿济格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

当初他领兵进关劫掠的时候,不但满载而归,而且还竖了一块牌子给后面跟着的明军,说“诸军免送”,极尽对明军以讽刺。

如今要他面对明军的进攻,就要灰溜溜地逃出关内,这怎么可能对他的脾气,要能马上同意就怪了!

沈志祥也跟在孔有德的后面劝道:“殿下,从如今的斥候战看起来,明军明显都是精锐之军。如今兵力又多我们一倍不止,不如先撤,绕道密云汇合其他殿下所领之军,再图一战吧!”

这个话,阿济格同样不爱听。他都是发誓要当叔王的人,怎么可能就这么回去和别的亲王贝勒汇合?那他还有脸提叔王的要求?

才刚十五岁的爱新觉罗硕塞,是皇太极的第五个儿子,跟随阿济格作战,此时听到两个汉将都喊着要先跑,便不由得冷笑道:“我大清野战无敌,一个顶五,怎么就兵力少了?”

他和朱慈是同年,血气方刚,又出生在大清如日中天的岁月中,听多了大清军队怎么追着明军打的战绩,就他这年岁,更是不可能接受一战不打就逃跑的事情,不等阿济格说话,就忍不住先说话了。

虽然硕塞的娘叶赫那拉氏,被皇太极赐给前内大臣占土谢图为妻。而后占土谢图打猎时被虎伤身亡,又改嫁给了镶黄旗轻车都尉达尔琥。可不管怎么样,他始终是皇太极的儿子,哪怕这个时候连郡王都不是,但是面对他的质问,不管是孔有德这个恭顺王,还是沈志祥这个续顺公,都不敢和他去争辩。

敢要面对这些女真贵族,质疑他们的战力,回头肯定没好日子过的。

阿济格自己也是拿定了主意,当即下令,集合军队,迎战明国军队,末了,他还冷笑道:“看好了,别让大牢里的那些明国狗官死了,本王要让他们瞧瞧,他们那个武勇盖世的皇帝,到底是怎么个盖世法!”

被委以重任的范永斗,就是负责宣府城内的事情,听到之后,连忙答应,不敢有违。

那些明国官员虽然只是关入大牢,但是范永斗和王登库等人寻仇,要打他们、折磨他们却是没问题的。

随后,阿济格领军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