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 八王之乱(5/5)
张泓:将军何来?
孙辅:闻说将军大胜贼兵,故此前来听命,共歼残敌。
张泓大喜:即是如此,就请将军休辞劳苦,与别帅孙髦、司马谭列阵于阳翟城外;某亲带中军渡过颍水,进攻司马冏兵营。未知公意如何?
孙辅:悉听尊便,末将无有不从。
商议已罢,分别出兵。张泓率军渡河登岸,急令击鼓冲营。
前军来报:齐王营中虚扎旌旗,并无一人一骑在内。
张泓失惊:某中其调虎离山计矣,速回渡河,归救阳翟!
众军闻此,不战自乱,急急回军。登船半渡之际,遥见孙髦、司马谭、孙辅三营火光冲天,人喊马嘶。
司马冏偷引大军自上游渡河,奇袭孙辅等三营。
三将毫无准备,如何当得齐王有备偷袭?顷刻间三个大营全被攻破,士卒死伤无数,余者四散而逃。孙辅见状大惧,重施故技,足不停步,又跑回洛阳去了。
比及张泓率军登岸来救,齐王已获胜收军而去。张泓只得收集余众回营,写表向洛阳告急,请发援军。
镜头转换,按下前线战场,复说京都洛阳。
孙秀在洛阳调度三路大军战事,不断收到急报,见京中再无兵可派,无计可施。
司马伦此时也闻说前线屡败,遂召孙秀入内问计:前线大败,京中再无军马,奈何?
孙秀:臣有一计,可向天下假传捷报,扬言反说张泓攻破司马冏兵营,活捉齐王,并令在外领兵武将百官皆都入京祝贺。
司马伦:自欺欺人,当得何用?
孙秀:依臣愚意,是待各路武将进宫之时,收其部军而为陛下所用,岂不可乎?
司马伦:贤卿果有诸葛之谋,陈平之智。就依先生,替朕速下诏命可也。
于是派出使者,各赍诏书,到城外各营下达。
当时士猗、伏胤、孙会都执掌兵权,拜诏后皆知孙秀意图,竟一个也不肯入京拜贺。
至期因见无人来朝,司马伦大慌,于是不再信任孙秀,亲自授命太子詹事刘琨:卿可为使持节,并拜督河北将军,率一千步兵,前往催促各军作战。切切在意,毋负朕心!
刘琨奉命,引军持节出京。
孙秀见天子如此,恐怕最终获罪,亲笔作书,拜托刘琨:大人可将此书递送我子孙会,催其率部出战。嘱其务必为朝廷出力,为父分忧。
刘琨:喏,敢不奉命。
孙会接到父亲之书,无可奈何,只得出兵,与河间王大军战于激水。
河间王司马颙亲自驱兵冲杀,孙会大败,损兵过半,只得退保激水南岸。刘琨在南岸督战,见孙会败回,敌军势大,只得下令烧断河桥,以阻追兵,复拜表朝廷告急。
官军每日皆有败兵回京,家家号哭阵亡子弟,户户高搭灵棚,孙秀再也瞒之不住。
朝中百官将士众怒,皆欲诛杀司马伦、孙秀,以向阵亡家人谢罪。
孙秀知道众怒难犯,只得坐守宫中,不敢再出中书省半步。及刘琨表奏入宫,闻说河北军大败,更加忧虑,坐卧不安,不知所为。
这一日正惊慌失措之际,忽闻殿外脚步声起。
有人问道:孙侍中何在?大喜大喜!
孙秀抬头看时,见是义阳王司马威进门,遂问:殿下说甚大喜,齐王退兵了么?
司马威冷笑:齐王不获孙公首级,焉肯退兵?今朝中重臣皆来上朝,齐集宫中,故谓大喜。公宜至中书省,与八坐公卿共议防守京城之事,奈何坐于此地?
孙秀无可奈何,只得随义阳王走出门下省,又唤五十名禁军保护,来至尚书省。
当时八坐重臣均在,一齐逼问孙秀:贼兵至矣。公为侍中,何不派兵守卫京师?
孙秀环顾左右,哪里还有兵可派?于是忽思一计,即签发诏旨:京城四品官以下子弟,年龄凡在十五岁以上男子,都到司隶之所,随天子司马伦亲征出战。
八坐重臣见此,知道乃是自欺欺人之语,皆都冷笑,一哄而散。
此诏一出,京城内外各军首领,无不想劫杀孙秀,以息叛乱诸军之怒。
司马威见诏旨已出,知道宫中随时爆发兵变,不敢在尚书省久留,遂悄悄溜出宫禁,从崇礼门回至下舍,自此闭门不出。
许超、士猗、孙会纷纷兵败,陆续逃回洛阳,进宫来见孙秀,商议行止。
孙秀眼见大事已去,再无对策,遂众人计议行止。当时堂上乱乱哄哄,众说不一。
许超:依末将之见,不如收集败众,据守京城死战。
士猗:在外连战皆败,何况孤城难守?若依末将之见,不如焚烧宫室,诛杀不附己者,保陛下南投孙旗、孟观,图谋再起。
孙会:四处皆是贼兵,如何南下?若依我见,不如乘船顺河向东,逃到大海。
正在争吵不休,内侍来报:禀侍中大人,左卫军将军王舆反叛,与广陵公司马漼率兵七百入宫,已攻破南掖门,请速令定夺!
孙秀闻报大惊,只恨上天无门,入地无路。
正慌乱间,忽听有人在南掖门内高声叫道:敕令!宫中士兵各自守卫宫门,休要乱动;三部司马为内应,速开内宫大门,我等只杀孙秀,余者无罪!
话音方落,应声四起,听得宫外脚步杂踏,铠甲兵戈撞击声已在殿外。(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