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未来的全民公敌(1/2)

不得不说,熙宁七年确实是一个有些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赵宋的北方地区,出现了长时间的干旱。

受灾范围,也从西部边境的宋夏边境,一直绵延到东京汴梁附近。

甚至就连江南的部分地区,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而在这个时代,是没有天气预报的。

所有人都认为,雪,霜,风,雨,这些自然现象,是受到山川日月星辰之神控制的。

既然大宋,遇到了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

如此多的老百姓,都在水深火热之中,倍受煎熬。

那就一定是皇朝的中枢部分,出了大问题。

受命于天的皇帝,或者是负责燮理阴阳的宰相,这两个人中肯定是要有一个人站出来为此负责的。

可是,天底下的事情,往往就是这么怪!

宋神宗赵顼,前脚才刚刚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祈雨盛典。

后脚,整个开封府就遭遇了一场忽如其来的大风。

而且跟着这股风一起来的,还有巨量的尘土。

直接就在汴梁城内,铺了一层“干货”。

据说,整个汴梁城,土层最浅的地方,也有一寸多厚。

这一下,别说忙着求神拜佛的普通百姓们了。

就连宋神宗赵顼自己,心里都慌得一批。

赶紧下了一道罪己诏!

还让所有官员立刻上书,指出朝政的缺失之处。

可是如此一来,朝野上下的形势,就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了。

既然皇帝自己,都承认如今的朝政,确有缺失之处。

那本来就对王安石的新法,心怀不满的众多官员,还不都跟过年了似的?

撒着欢的,一个一个跳出来刷存在感!

先是光州司法参军郑侠,献了一副描写灾民逃亡场面的《流民图》。

然后,鼎鼎大名的司马光,也跟着上了一封,要求即刻废除新法的《应诏言朝政阙失状》。

所以,已经持续了整整七年的熙宁新法,至此正式宣告破产。

主持变法的宰相王安石,也被迫下台,外放金陵。

但是,变法虽然失败了。

皇朝中枢,也有人站出来为灾情负责了!

可北方的旱灾,却仍在持续,丝毫见不到缓解的迹象。

连带着,这场已经波及全国的大争论,都依然在继续发酵。

像这种,波及北宋朝野的大事件。

小小的苏州城,自然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不止府衙里的老爷们,因此生出了不少嫌隙。

就连某间私塾里的教书先生,都出于锻炼学生们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的考虑。

在下课之前,又另外新加了一道课外作业。

王安石的“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和司马光的“天下所生财物百货,不在民,则在官,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这两种说法,究竟孰是孰非!

然而,这位教书先生的初衷虽好,却忘记了一件事情。

他教的这群学生,全部非富即贵。

就算在自己家里,那可都是说一不二,要星星不敢给月亮的主。

等到教书先生离开之后,这十几个学生,当场就分成了两派。

一派支持王相公,另一派支持司马相公。

谁也不肯服谁,闹得不可开交。

越争,嗓门就越高。

越吵,火气就越大。

最后,干脆就变成了全武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